中国近半数成年人正遭受失眠困扰,数亿人群的睡眠健康背后,是对安全有效且无依赖的失眠药物的迫切需求。近日,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中国Ⅲ期临床研究数据获国际睡眠医学顶级期刊《SLEEP》正式发表,研究证实该药可显著改善睡眠维持、缩短入睡时间,并具备优异的安全性,为中国失眠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从重锤镇静到精准关闭“清醒开关”
长期以来,临床常用失眠治疗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及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虽能助眠,却因其作用机制存在明显局限。它们通过广泛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强制降低神经活动,破坏自然的睡眠结构,易导致次日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残留效应。这类药物长期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及反跳性失眠,甚至被列为精神药品严格管理,限制了其广泛、长期使用。
不同于传统药物的广泛抑制,达利雷生属于全球新一代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其作用机制直击失眠的核心病理生理环节——过度觉醒。它精准阻断大脑中促进觉醒的神经肽"食欲素"与其受体的结合,相当于精准关闭了"清醒开关",从而降低觉醒度,诱导人体进入自然、生理性的睡眠状态。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牵头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研究显示,每晚口服50mg达利雷生,可显著缩短入睡时间(睡眠潜伏期LPS缩短35.7分钟,p=0.0031),改善睡眠维持(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减少35.0分钟,p=0.0009),尤其在减少后半夜觉醒方面效果突出。患者主观报告的总睡眠时间也显著延长50.3分钟(p=0.021)。王玉平教授表示:"达利雷生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它靶向的是失眠的根源——觉醒系统失调。"
八小时半衰期,平衡整夜安眠与日间清醒
达利雷生经过设计的约8小时半衰期,是其一大亮点。这一时长既能覆盖整个夜间睡眠周期,有效解决入睡和睡眠维持难题,又能在清晨人体自然醒来时基本被代谢清除,最大程度减少次日残留的镇静作用。研究显示,达利雷生组清晨嗜睡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安慰剂组,支持其减少日间嗜睡的优势。
在备受关注的药物安全性方面,达利雷生表现出色。
Ⅲ期临床数据显示,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21.6% vs. 18.4%),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及上市后监测均未发现成瘾性数据,停药后未观察到戒断症状或反跳性失眠。正因其良好的安全性特征,达利雷生在我国获批时未被列入精神药品管制目录,仅作为处方药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为患者长期、规范治疗提供了便利。
达利雷生的获批,让中国的失眠治疗迎来了一个兼具创新机制、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的新选项,有望改善亿万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与日间状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