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盘开盘,华虹公司A股复牌高开,股价一度大涨超18%,股价最高上摸至93.92元/股,截至今日收盘其股价收涨9.18%每股报85.71元,创上市至今新高。
内部大整合
8月17日晚,华虹公司发布公告,称为解决IPO(首次公开上市)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华力微”)的控股权,并拟同步配套募集资金。
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实为兄弟公司,母公司均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华虹集团与中芯国际常被形容为中国大陆市场的“晶圆代工双雄”。市场调研公司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显示,从营收上看,2025一季度,华虹集团是全球第六(全球市占率2.7%)、中国大陆市场第二大晶圆代工厂,仅次于中芯国际(全球市占率5.5%)。
不过不同于中芯国际主攻7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华虹集团主要聚焦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卡芯片代工厂(全球市占率超 30%),也是中国特色工艺半导体代工龙头。
根据该公告,收购标的资产为华力微所运营的与华虹公司在65/55nm和40nm存在同业竞争的资产(华虹五厂)所对应的股权。目前,该标的资产正处于分立阶段。
华虹五厂于2011年4月建成投片,是中国大陆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工艺水平覆盖65/55纳米和40纳米节点。根据《关于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虽然在三个工艺节点存在同业竞争,但仅三家客户存在重合。
8月31日,华虹公司披露关联交易预案显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华虹集团等4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力微97.4988%股权,并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预案还显示,经交易各方友好协商,本次发行价格为43.34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截至上述预案签署日,标的公司华力微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因此上市公司向交易对方发行的股份数量尚未确定。
深层整合增强竞争力
财报显示,上半年,华虹公司营业收入为80.18亿元,同比上升19.09%;归母净利润为7431.54万元,同比下降71.9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39.18万元,同比下降76.31%;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21.93%。
公司表示,营收变动主要系晶圆销售数量上升。
具体来看,上半年华虹公司12英寸产线产能不断爬坡,出货量持续增长,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创下近几个季度的新高: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到108.3%,环比今年第一季度的102.7%、同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97.9%,均有提升。
若此次交易顺利推进,华力微的65/55nm及40nm逻辑工艺及特色工艺技术将直接注入,新增3.8万片/月的65/55nm、40nm产能,将对华虹公司12英寸产能不断扩充、差异化特色工艺深入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呈现出一种新的“双轨”周期特征。
一方面,由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应用驱动的先进制程需求持续高涨,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领域则继续面临需求疲软和价格竞争的严峻挑战。
成熟制程领域已经变成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买方市场”,聚集了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联华电子、格芯等众多玩家。这种双轨并行的格局,对晶圆代工厂的战略规划、产能分配和技术路线图制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不过华虹公司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
华虹公司表示,下游需求的企稳趋势在不远的未来仍将继续。“AI相关应用将强劲增长,而消费电子在政策刺激的背景下短期也会有不错的市场表现,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可能也处于库存下降的阶段,为未来增长释放空间。”
华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我们需要依靠现有的产能,不断提高工艺能力,并确保产能投入在更有价值的平台。长期来看,我们仍需进行产能扩张,特别是针对特色工艺等更有潜力的工艺节点和工艺平台。”
收入方面,华虹公司认为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会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9厂的产能爬坡,并且公司也在尽可能地利用好现有的工厂,比如七厂的12英寸产线,对九厂的爬坡提供支持。
来源:经理人网综合
编辑:曹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