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保护智能电位采集仪与恒电位仪均是阴极保护系统的核心设备,但二者在功能定位、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
一、功能定位差异
智能电位采集仪本质是阴极保护系统的 “状态监测设备”,聚焦于数据采集与监控,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通电电位、断电电位、自然电位及交流干扰电位等参数,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监控系统,实时检测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及达标情况,为技术人员提供调节恒电位仪输出的数据依据。
恒电位仪本质是阴极保护系统的 “保护输出与控制设备”,是阴极保护系统的控制中心与电源职能,通过负反馈闭环控制将管道电位稳定在设定范围(如-0.85V至-1.2V vs CSE),确保被保护结构的电位始终维持在 “有效保护区间”。
二、工作原理对比
智能电位采集仪核心是 “电位信号的精准采集与远程传输”,通过内置或外接的参比电极,采集被保护结构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还可采集交直流电流等数据。采集到的模拟电位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滤波、降噪算法消除干扰,确保数据准确性。处理后的数字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上传至本地控制器或云端管理平台,支持用户实时查看、历史追溯、异常报警。
恒电位仪核心是 “基于目标电位的闭环调控,输出稳定保护电流”,根据被保护结构的材质、环境,预设 保护电位阈值,通过外接的参比电极,实时监测被保护结构的实际电位,并将电位信号反馈至恒电位仪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实际电位与目标电位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控制单元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调整输出的直流电流/电压,通过“监测- 对比-调控”的闭环循环,确保输出参数持续稳定,维持被保护结构处于有效保护状态。
三、技术参数区分
智能电位采集仪的关键参数包括:电位采样范围±10V,采样误差<1mV,支持定时采集、连续采集及杂散电流监测模式,配备GPS定位芯片,工作温度范围-25℃至+70℃,数据上传完整率超95%。
恒电位仪的核心参数涵盖:电位控制精度±5mV,响应时间<0.1秒,支持恒电位/恒电流/恒槽压模式切换,输出电流调节范围覆盖管道保护需求,具备毫秒级电流响应能力。
四、应用场景划分
智能电位采集仪主要部署于长输管道、储罐底板及海洋平台等场景,通过沿管道每隔1公里安装一台设备,实时监测电位分布、杂散电流干扰等异常事件。
恒电位仪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市燃气管网及大型储罐群等场景,作为阴极保护系统的“发动机”,通过持续输出稳定电流实现大范围、长距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