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自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后,将人工智能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行业也随之进入生成式AI时代。其中,英伟达是这一重大科技的核心,科技巨头们为了提升AI大模型竞争力,竞相抢购其高性能芯片,促使英伟达的业绩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整体来说,各家发展人工智能均离不开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营收、净利润、市值等由此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显示出成功抓住了AI大模型市场机遇,是这场变革的最大赢家,不仅稳居半导体行业之首,更成为全球企业史上首个突破4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
然而,英伟达AI芯片一家独大的局面下,科技巨头们也希望芯片供应更加多元化,尤其瞄向定制化芯片,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
在这一趋势背景下,科技巨头们对定制化的AI芯片需求旺盛,成为博通营收增长重要驱动力。
2025财年第三季度,博通来自AI半导体营收同比增长63%至52亿美元,营收占比提升至33%。博通总裁兼CEO陈福阳声称:随着我们的客户继续大力投资,预计人工智能半导体收入在第四季度将加速增长到62亿美元,AI收入预计连续第11个季度增长。
AI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促使该季度整体营收1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41.4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8.7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30%,达到107.02亿美元。“在定制化AI加速器、网络基础设施和VMware的持续增长下,博通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陈福阳对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博通透露一个新用户下达了100亿美元的新订单,为该客户特定工作负载量身定制的AI加速器,以及其他相关硬件。尽管未披露客户身份,但外界猜测为OpenAI。
作为全球炙手可热的大模型公司,OpenAI对算力需求巨大。同时,积极推进自研芯片,不仅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
博通则是定制AI芯片的重要厂商,客户主要包括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甚至有望拿下马斯克所创办的xAIAI芯片订单,包括为苹果研发AI服务器。陈福阳此前表示,定制AI芯片业务,有望在2027年带来600亿-900亿美元的收入。
由于定制化AI芯片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博通AI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再叠加季报超预期及下季业绩指引也超预期,推动博通在资本市场得到大幅上涨,当前市值高达1.58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家市值万亿美金的半导体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AI芯片强劲需求,有望驱动博通市值有望冲击2万亿美元。
生成式AI浪潮下,博通是英伟达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甚至有望打破英伟达AI芯片独霸局面。
当然,华尔街也在关注谷歌等大型云计算公司对ASIC的需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科技巨头们开启新一轮AI大模型竞赛,纷纷加大AI基础设施的资本支出。
仅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四家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2025年预计将超过3200亿美元。国内的腾讯、阿里、字节三大巨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同样惊人。阿里在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来建设云和AI 硬件基础设施。
这种全球性的资本开支扩张趋势,显示出这些云巨头们拥有充裕的现金以及庞大的自由现金流,且在未来几年仍然会持续投入巨资用于数据中心,以此提升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力。
全球云巨头对AI基础设施仍然保持数千亿美元的投入,伴随而来的是,作为大模型底层芯片计算能力的需求也得到释放。早前有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预计为671亿美元,到202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增加到1194亿美元。
AI ASIC是为特定任务需求的定制芯片,博通在AI ASIC / XPU 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亮眼财报就足以证明定制化AI芯片有多强劲。这也是博通市值能跻身市值万亿美元俱乐部的缘故。同时,ASIC也是下一个高增长赛道。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致力于深度解读人工智能、AI大模型、物联网、云服务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