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嫦娥”揽月带回月壤,当“奋斗者”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当量子计算机“九章”算力突破边界,当高铁网织就“大地经纬”——这些闪耀的科技坐标,不仅标注着中国创新的高度,更藏着一个民族对“强起来”的执着追求。
为记录、传播中国科技的力量,金昌市科学技术协会、金昌市科技馆与金昌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科技博览》栏目。我们将循着中国科技的奋进轨迹,既聚焦那些震撼世界的“国之重器”:从航天工程的每一次突破,到深海探测的每一步深耕;也关注那些浸润日常的“科技温度”:从农业育种里藏着的“饭碗底气”,到医疗技术中托举的“生命希望”。这档栏目将让你我在回望成就时汲取力量,在感知科技温度中坚定信心——因为这些“伟大”,本就由无数平凡的探索与坚守铸就,也终将照亮我们共同的前行路。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
恩平15-1油田作为我国南海东部首个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海油历时四年研究,率先在该油田推动我国海上首个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投用,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达10余万吨。今年5月,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该油田平台投用,实现了海上CCUS装备、技术和工程的全链条升级,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未来10年,该油田将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徐小虎介绍说:“该项目自正式投运以来,已持续安全运行超15000小时,高峰日注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以‘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推进’的创新模式,为我国海洋油气田绿色低碳开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成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重要实践成果。”
据介绍,中国海油积极推动CCUS从单点示范走向集群化发展,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将精准捕集大亚湾区各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珠江口盆地海域进行封存,形成完整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CCUS产业链。同时,中国海油充分挖掘二氧化碳在提高油气采收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计划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常远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上一篇: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出任华侨大学董事长
下一篇:突发!董事长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