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
报告指出,目前亚洲生产了全球75%的芯片,当然这个芯片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和DAO晶片等等。
这个数字意味着,目前全球芯片制造的中心在亚洲。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多芯片在亚洲制造,那具体在亚洲的分布又是什么样的呢?
如下图所示,这是波士顿公司的报告,里面显示了最近几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其芯片产能占比变化情况。
可以看到到2025年时,中国大陆的芯片产能,将占到21.3%左右,而在2022年时仅为18.2%。
然后韩国是21.6%,中国台湾是21.4%,如果将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合计,则整个中国将占到全球43%的比例,也就是近一半的芯片,是在中国制造的,而美国大约是10%左右。
报告还指出,中国大陆虽然总产能只占21.3%,但其产能主要集中在成熟制程方面,也就是28nm及以上,而在成熟芯片制造上,中国大陆占到了33%,是全球第一的。
机构还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的总产能就会达到22.3%,成为全球第一。而到2030年时,中国大陆的总产能将超过30%。
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大陆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中心,已经是各大机构公认的事实。不管美国搞什么芯片计划,韩国、日本又怎么扩大产能,都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中国大陆的优势在于完善的供应链,足够多的优质的、熟练的劳动力资源,还有生态系统高度整合水平,这些最终都会产生巨大的成本优势。
相对应的,在美国造芯,比在台湾省造芯高出50%的成本,而在台湾省造芯,又比中国大陆高出10-20%,所以中国大陆才是最有优势的。
专业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芯片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完善,未来美国的打压将不会再起作用,并且美国也会高度依赖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反而会有求于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