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电位仪保护电位的正常范围通常为-0.85V至-1.20V(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CSE)。这一范围是基于金属电化学腐蚀防护原理和行业标准确定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控制金属电位抑制氧化反应,从而有效防止腐蚀。
确定依据与关键原则
基础标准:
-0.85V(CSE)是钢铁的“最小保护电位”,即电位需低于此值才能有效抑制腐蚀。电位越负,保护效果越强,但需控制上限以避免副作用。
上限限制:通常不超过-1.20V(CSE)。过度负电位可能导致涂层与金属表面剥离(阴极析氢破坏涂层附着力)、氢脆(高强度钢材质敏感)等问题。
环境修正:
高电阻率环境(如干燥土壤、沙漠):电流难以穿透,需适当提高保护电位(如放宽至-1.30V),但需通过现场测试验证是否引发副作用。
低电阻率环境(如湿地、盐碱地):电流易扩散,可能因“过保护”风险更敏感,需严格控制在-1.10V以内。
杂散电流干扰:若被保护体附近有高压电缆、电气化铁路等,可能导致金属电位波动(如瞬间偏移±0.1V以上)。此时需设定更宽的“缓冲区间”(如-0.80V至-1.25V),避免恒电位仪频繁调节;配合排流装置消除杂散电流后,再回归标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