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聊个刺激的。 你们见过拿足球俱乐部当高压电网玩的吗? 北京国安去年十月那出大戏,简直能写进管理学反面教材。 先说工体那场球,球迷们扯着嗓子喊的不是"国安必胜",是"别断"。 知道喊的是谁吗? 是临时顶上去的邵佳一。 这位老兄当时攥着的不是战术板,是整家俱乐部的命门。
先说说法院那纸冻结令。 股权冻住是什么概念? 好比你想给车加油发现银行卡全被锁了。 当时俱乐部连换个外教的钱都掏不出来,原主帅斯坦利门佐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个烂摊子。 最绝的是市里那4500万补贴,带了个奇葩条款U21球员不踢满1500分钟,钱不但要退回还得倒贴。 这哪是雪中送炭,根本是高空走钢丝。
球员们签的降薪协议才叫魔幻。 赢球奖180万,平局90万,要是来个四连败? 对不起下月工资直接停发。 有个老球员私下吐槽,这哪是踢球,简直是集体卖身还债。 更离谱的是教练组,明明知道战术有问题,就是不敢换人。 为什么? 换帅要钱啊,可账上能动的钱还没球迷众筹多。
说到邵佳一上任这事,特别像停电后翻箱倒柜找蜡烛。 他当时带的U19青年队,刚练了四周高压反抢战术。 就这么个临时练的把式,居然成了救命稻草。 有俱乐部员工透露,当时会议室吵了三天,最后选邵佳一的理由特别现实他便宜,他熟悉青年队,最重要的是他肯当这个保险丝。
保级生死战前更衣室那段最有意思。 邵佳一没画什么战术图,直接把财务报告拍桌上:"看见没,这场要是输了,下个月咱们都得去领失业金。 "有个年轻球员后来跟我说,当时更衣室静得能听见空调声,所有人盯着那份报表,就像看自己的病危通知书。
10月19日工体那场球,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青岛海牛的教练还在研究阵型,国安这边已经全员红眼了。 你说战术? 根本谈不上战术。 就是全员疯跑,见到球就抢,完全照着U19那套高压反抢的野路子来。 有个镜头特写,邵佳一站在场边,手指掐进手掌肉里都没发觉。
那四场比赛的数据现在看都吓人。 全队跑动距离比赛季平均多出12公里,犯规次数创赛季新高。 最戏剧的是对阵河南那场,守门员侯森居然冲过半场争头球。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那场U21球员集体刷了317分钟出场时间,明摆着在冲市里的考核指标。
37分保级线踩过去那天,俱乐部食堂发生件趣事。 财务总监抱着计算器边哭边笑,说补贴保住了,工资能发了。
"
现想想最讽刺的是什么?
你说这是命运玩笑还是必然结果? 那些拿着天价年薪的大牌外教跑路了,本地青训出身的"保险丝"反倒扛住了电压。
所以你们说,中国足球的出路到底该靠金元足球还是邵佳一这样的"土味救星"? 现在评论区支持金元足球的扣1,支持本土教练的扣2,我看看哪边能赢过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