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士兰微发布公告称,将投资200亿元,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新翼科技等国资背景投资方合作,建设一条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根据公告,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00亿元,资本金为60.1亿元;士兰微及其全资子公司厦门士兰微在本次增资中合计认缴15亿元。增资完成后,士兰微在项目公司“厦门士兰集华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将降至29.55%,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这意味着士兰微通过相对较少的自有资金,成功撬动了规模庞大的产线建设。
据悉,该产线规划月产能为4.5万片12英寸晶圆,分两期达成:一期建成后月产能2万片,二期新增月产能2.5万片。产品定位为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大型算力服务器、工业控制、机器人以及通讯设备等高端应用领域。这意味着士兰微正在将其产能和产品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市场调整。
士兰微成立于1997年,于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的龙头企业之一,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通过坚持IDM发展模式,士兰微建立了完整的晶圆生产线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与厦门市的合作早有先例:在2024年5月,双方曾签署协议,计划合作建设一条8英寸碳化硅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的背景下,这一投资具有超越企业层面的战略意义。模拟芯片,特别是车规级、工业级的高端产品,长期被德州仪器(TI)、亚德诺(ADI)等国际巨头主导。根据士兰微公告所述,目前国内整体模拟芯片市场的国产化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高端模拟芯片的国产化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此次士兰微选择以IDM模式推进该项目,延续了其特有的发展战略。IDM模式能够实现芯片设计与制造环节的紧密协同,有利于优化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并在产能保障方面获得更大自主权。这种模式虽然资本开支较重,但在高端芯片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从产业安全角度观察,该项目的推进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关键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模拟芯片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系统的关键部件,在保障产业链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大规模投资显示,本土企业正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该项目的实施旨在填补国内在汽车、工业、机器人、大型服务器和通讯等产业领域的关键芯片空白。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也伴随着相应挑战。高端模拟芯片的技术门槛极高,对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和良率都有严苛要求。同时,20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意味着项目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后续融资进展值得关注。根据行业分析,12英寸模拟产线良率爬坡周期较长,且车规芯片认证周期也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