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既是千家万户的“家事”,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将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就近可及、功能完备、服务专业的养老格局,让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文明村的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养老之路——以“子女尽孝、集体兜底、互助养老”为内涵的“党支部+合作社+互助”养老新模式。2019年,庵上湖村以庵上湖小学旧址为依托,投入100余万元进行修缮扩建,打造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庵上湖幸福院,让村内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78岁的赵光显对此深有感触,他和老伴一起在幸福院居住,子女平时工作繁忙,相聚时间较少。自从有了幸福院,他夫妻俩在这里与老伙计们一起吃饭,胃口变好了,生活也更有滋味。“没事还能回家收拾收拾,日子过得舒心又温暖。”赵光显笑着说。走进老人们的卧室,干净整洁的床铺、齐全的床头柜和衣柜映入眼帘,每间屋还配有单独卫生间,解决了老人夜间起夜的难题。

借鉴庵上湖村的养老模式,昌乐县积极推进农村就近互助养老工作,遵循“政府引导、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村民互助”原则,各镇(街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舍、办公用房等闲置资源,改建农村就近互助养老场所。这一举措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满足了老人不离乡土、乡音、乡情的养老需求,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在昌乐县乔官镇下庄村,一处名为“康寿苑”的养老场所同样受到老人们的欢迎。据了解,下庄村共有1273人,常住8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68人,超过三分之一为独居老人。这些老人大多不愿随子女进城,又难以承担社会养老机构的费用,村内互助养老成为最切实际的选择。

2023年5月,村里将老旧校舍改造为康寿苑,配备居住室、食堂、娱乐室、书画室等多种功能空间,迅速获得老人们的认可。在这里,老人们可以选择长期居住、日间托养或仅用餐等灵活方式养老。“今年,我们积极对接山东力诺集团,争取定向捐助30万元用于康寿苑硬件提升和日常运营,希望康寿苑永远红红火火,老人们每天幸福快乐。”乔官镇副镇长刘雯说。
除了建设嵌入式农村就近互助养老服务场所,昌乐县还将养老服务嵌入到医疗机构。
在昌乐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83岁的于爱芹老人正安享晚年。由于儿女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暇照顾,于爱芹于2024年入住该中心。温馨的环境、细致的照护和专业的医疗保障让她赞不绝口:“吃的、住的都很好,医护人员一天三顿饭都端到房间里,我现在特别满意,心里很踏实。”

作为昌乐县打造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之一,昌乐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主要接收自理、半自理及失能卧床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和精神陪伴一体化的服务。与传统养老机构不同,该中心不仅环境温馨舒适,每个房间还配备紧急呼叫系统直连护士站,医护团队定期巡查,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专业营养师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科学规划膳食。医、养、康、护、娱等一站式多功能的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幸福安康的晚年。
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为导向,昌乐县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推进互助养老服务,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擦亮“乐养宝都”养老服务品牌。目前,全县已建成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4处、农村就近互助养老服务场所13处、助老食堂30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