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击或其他原因导致连接器两端出现电位差且大于所限峰值电压时,连接器内部的气体放电管会发生气体放电,或压敏电阻的电阻值会急剧变化,使连接器导通,迫使两端不同接地体的电位基本相等,消除接地体间的放电现象,从而避免因电位差值过高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
结构特点
电极:通常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等,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导通时快速传输电流,实现等电位连接。
绝缘腔体:起到隔离电极的作用,在正常状态下保持电极之间的绝缘,防止电流泄漏,确保在非雷击或无电位差异常情况下,各连接部分相互独立,不产生干扰。
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导线或其他金属部件,方便将不同的接地体或金属构件连接到等电位连接器上,实现电气连接。
外壳:一般具有防潮、防腐蚀和防爆等功能,通常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如一些产品采用不锈钢层作为防潮防腐蚀的防爆层,也可以用其他具有相应功能的材料代替,为内部元件提供保护和机械支撑。
性能参数
雷电冲击电流:一般以10/350μs波形为标准,如PD-231型号的等电位连接器雷电冲击电流可达100kA,能够承受较大的雷击电流。
电压保护水平:即导通后所能限制的电压幅值,如PD-231的电压保护水平 Up≤4kV,可将过电压限制在较低水平,保护设备安全。
响应时间:通常在纳秒级,如PD-231的响应时间tA≤100ns,能在极短时间内对过电压做出反应,迅速导通实现等电位连接。
短路容量:表示连接器在短路情况下能够承受的电流大小,如PD-231的短路容量为50kA/50Hz。
绝缘阻值:正常状态下的绝缘电阻,一般要求较高,如PD-231的绝缘阻值 Risol为10MΩ,确保在非导通状态下的绝缘性能。
温度范围:能正常工作的温度区间,如- 40℃至+80℃,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