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5 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微博正式宣布,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 SoC 芯片 “玄戒 O1” 将于 5 月下旬发布。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科技圈,截至发稿,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 3 亿,讨论量超 20 万,足见公众对小米造芯进展的高度关注。
继苹果、三星、华为后,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手机品牌。此举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在芯片自主化道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将成为推动小米股价上涨的四大催化剂之一。
十年蛰伏:从澎湃 S1 到玄戒 O1 的蜕变之路
回溯小米的造芯历程,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2014 年 10 月,小米成立北京松果电子,正式向芯片领域发起冲锋。经过 1200 余天的技术攻坚,2017 年 2 月 28 日,首款自研 SoC 芯片澎湃 S1 搭载小米 5C 亮相。然而,受制于 28nm 落后制程工艺,以及基带技术的局限性,该芯片仅适配单一机型,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后续澎湃 S2 更因多次流片失败被迫搁浅。这段经历让小米意识到,芯片研发绝非一蹴而就。
痛定思痛后,小米调整战略,转向专用芯片领域积累经验。2021 年,采用 6nm 工艺的澎湃 C1 影像芯片问世,实现了国产手机影像芯片从 0 到 1 的突破;同年发布的澎湃 P1 充电芯片,成为全球首款单电芯百瓦快充芯片。2022 年,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将手机续航精准度提升至 97% 以上。这三款芯片的成功量产,为玄戒 O1 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千人团队攻坚:揭秘玄戒 O1 研发幕后
作为小米十年造芯的集大成之作,玄戒 O1 由超 1200 人组成的独立团队研发,团队成员汇聚了来自台积电、ARM 等顶尖企业的芯片设计专家。项目由前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秦牧云挂帅,他曾主导骁龙 8 系列芯片的全球市场策略,2020 年加入小米后,负责芯片平台选型评估与深度定制,此次带领团队攻克了异构芯片集成、5G 基带优化等 23 项核心技术难题。
为确保研发保密性,项目组采用 “三地协同开发” 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设立实验室,数据传输全程采用量子加密技术。企查查数据显示,作为研发主体的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自 2025 年以来,已密集申请 115 项芯片相关专利,其中 5 月 13 日单日提交的 10 项发明专利,涉及芯片封装结构、低功耗电路设计等前沿技术,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储备能力。
破局时刻:改写全球芯片竞争格局
SoC 芯片作为手机的 “数字心脏”,集成了 CPU、GPU、5G 基带等 7 大核心模块,研发难度堪比航天工程。目前全球仅苹果、三星、华为具备自研能力,小米此次入局,有望打破高通、联发科在安卓芯片市场的长期垄断。
据产业链透露,玄戒 O1 采用台积电第二代 4nm 工艺,集成 150 亿颗晶体管,搭载自研 “朱雀” 架构 CPU,性能较骁龙 8 Gen3 提升 18%。首款搭载机型小米 15S Pro 已完成 5 轮工程机测试,在安兔兔跑分中突破 220 万分,续航表现较前代提升 30%。若顺利量产,预计初期产能达 300 万片,将直接带动小米高端机型毛利率提升 5-8 个百分点。
这场迟到十年的 “芯” 突破,不仅关乎小米的技术突围,更承载着国产芯片产业的希望。随着玄戒 O1 的发布,中国手机厂商有望在全球芯片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网则高度评价小米自研芯片的意义,称“最近一年,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等领域接连带来突破创新。这证明了,只要坚定实干,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只要奋起直追,后来者永远有机会。”
欢迎购买《自媒体红利》,最畅销的自媒体运营书籍,京东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