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最近在经贸和金融领域连出3招,让美国措手不及。先是大举抛售美债,随后又封杀了部分美芯片出口,再加上贸易上的精准反制,一下让美国的经济压力骤增。马斯克甚至直言:“美国基本没救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9月份,本应该是美国农民迎来丰收的时候,但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中国,今年却没有进口大豆。成堆的大豆积压在粮仓,农民急的焦头烂额,贷款压力骤增,资金链面临崩溃。
但中方并不是可以针对,而是特朗普政府长期推动的关税政策让美国大豆价格明显上涨。中国买家转向巴西等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同时中国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也在持续扩张。
这种贸易压力不仅冲击了美国农民,也也暴露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脆弱性。
另外,在金融领域,中方的动作也同样令人瞩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在7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债,持仓降至7307亿美元,为2009年以来最低。
这是中国在今年第四次持减美债了,3月、4月、5月中国也都持减了。自2022年4月以来,中国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三年累计减持超过2800亿美元。
虽然英国和日本仍在持增美债,7月英国增持413亿美元至8993亿美元,日本增持至1.151万亿美元,但长期趋势显示,美国越来越依赖盟友维持债务市场稳定,而中国在主动降低风险、减少美元依赖。
除了上面说的2个,科技领域,中国的动作也让美国很头疼。此前,英伟达为了应对美国出口限制,推出H20、RTX6000D等对华“减配特供版”芯片,试图在遵守美国规定的同时维持中国市场份额。
没想到的是,中国科技巨头对英伟达的芯片兴趣并不大,多家科技巨头已拒绝下单。
现在,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自主供应链建设,并与欧洲、东南亚厂商合作,显著降低对美国芯片依赖。
只能说,英伟达的“特供”算盘,从一开始就打错了。最终被中国市场自发抵制与国家的精准反制双重夹击,而这也变成了中国技术自主的催化剂。
前段时间,中美在马德里举行第四次谈判。然而,在谈判前夕,美国突然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意图就是为了对中国施压,好在谈判中拿到更多的主动权。然而,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美国此举在谈判前夕发出错误信号。
中方则没有把希望全寄托于谈判,一边减持美债,一边封杀美芯片订单,同时积极开拓东盟、欧盟及“一带一路”市场,这也显示出中国的战略自主性和耐心。
美国内部的困境也让商界巨头马斯克感到悲观,抨击特朗普推动的高额支出法案“令人作呕”,并表示,“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能解决国家债务问题,美国就完蛋了”。在中方连环反制之下,马斯克直言“美国基本没救了”,其实这也反映出美国当下面临着多重危机。
马斯克的直言,正是对这一现实的真实写照:美国的传统优势正在被削弱,而中方在金融、科技和贸易领域的连续反制,正在稳步改变全球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