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0点整,中国海关总署的系统准时切换—,所有进入中国港口的美国籍船舶,开始被征收特别港务费。就在24小时前,美国白宫还在疯狂释放“谈判信号”:特朗普突然说“100%关税不一定实施”,副总统万斯紧急表态“一切还有得谈”,贸易代表格里尔甚至暗示“可以重新考虑对中国船舶的收费”。但这些话,中国已经听不进去了。
这场“船舶战争”的导火索,是美国今年7月突然宣布对所有中国造船舶征收25%的港口附加费。当时美国商务部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中国造船业去年拿了全球53%的订单,而美国本土造船厂的份额连3%都不到。他们觉得只要给中国船只“使绊子”,船东们就会乖乖转向美国造船厂。但美国人忘了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家造船厂造得出船吗? 中国江南造船厂一艘18000 TEU集装箱船从开工到交付只要11个月,而美国缅因州巴斯钢铁厂的同类订单,现在排到2030年去了。更别说中国有14亿人的消费市场,美国那点需求连塞牙缝都不够。
直到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才在听证会上承认:“我们可能犯了个错误。”这个“错误”有多严重?中国反制措施公布后,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里,已有12家宣布“优先采购中国造船舶”。地中海航运的CEO在社交媒体上直接开怼:“我总不能让我的船在港口排队等到2030年吧?”美国政府最近的表演实在有点滑稽。一边是特朗普在集会上喊“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另一边是贸易代表格里尔偷偷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希望谈谈船舶费的事”。这种“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把戏,中国早就免疫了。关键问题在于筹码对等吗? 美国拿“可能加征的关税”当筹码,中国手里捏的可是“正在执行的反制措施”。就像你拿一张还没中的彩票去商店换东西,老板会理你吗?更别说美国这些年把关税当玩具,想加就加想减就减,中国企业早就学乖了,今年美国豆农颗粒无收的订单,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港口从业者透露,现在美国船东已经开始“曲线救国”:把船先开到巴拿马换个旗,再以“第三国船舶”身份进中国港。但这招能撑多久?中国海关总署已经明确,“实际控制权在美国企业的船舶,同样适用特别港务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人这点小聪明,早就被看穿了。
这场争端最讽刺的地方在哪?美国想保护造船业,结果反而可能加速它的死亡。波士顿咨询最新报告显示,美国造船厂的订单量在过去一周暴跌40%,因为船东们怕了,万一中国再加码反制,这些船造出来岂不是成了废铁?更危险的是美国正在失去“规则制定权”。过去几十年,美国习惯了用“国内法管全世界”,但这次中国用了最朴素的一招:对等反制。你征我的费,我就征你的费;你限制我的企业,我就限制你的企业。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美国突然发现自己没啥牌可打了。
有网友说得好:“美国就像个牛仔,总以为拔枪最快就能赢。但中国不是墨西哥土匪,我们手里拿的是工业体系这把重机枪。”现在特朗普政府终于明白,大国博弈不是推特上骂几句就能赢的,当中国按下反制按钮时,美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这次寸步不让?看看数据就知道,中国造船业全球份额53%,手持订单量够造3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占全球30%,任何船东不敢轻易放弃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在“去美国化”,从大豆到芯片,从能源到矿产,我们正在把美国从“核心供应链”名单里划掉。
美国商务部长最近哭丧着脸说:“我们需要中国市场。”但这句话,他们早该说了。当特朗普第一次对中国商品加税时,当孟晚舟被无理扣押时,当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时,他们就该想到会有今天。现在,中国反制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美国如果真有诚意,就该立刻取消对中国船舶的港务费,而不是拿“空头支票”来谈判。毕竟在这场博弈里,中国已经证明:我们不仅有“血战到底”的决心,更有“笑到最后”的实力。美国准备好了吗?恐怕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