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开关管道阴极保护恒电位仪的使用方法涉及安装、调试、运行、参数设置及维护等多个环节,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安装与接线
- 设备安装
- 环境要求: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20℃~+55℃)、湿度≤90%的场所,避免易燃易爆环境。
- 固定方式:将设备牢固安装在水平面上,倾斜角度≤5°,防止振动或倾斜导致接触不良。
- 接地保护:设备机壳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防止漏电或雷击损坏设备。
- 电气接线
- 电源接线:输入电源为AC220V±10%、50Hz±5%,需配置独立断路器或熔断器保护。接线端子标注“+”“-”极性,并用万用表验证接线正确性后封装电缆接头。
- 阴极保护系统接线:
- 负极:连接被保护金属结构(如管道),确保接触面清洁无锈蚀。
- 正极:连接辅助阳极(如高硅铸铁阳极或MMO阳极),阳极与被保护结构间距≥50m,避免“屏蔽效应”。
- 参比电极:采用铜/硫酸铜电极(CSE),埋设于被保护结构附近(5~10m内)且电解质稳定的土壤层中,深度与管道中心线平齐。
- 一用一备配置:通过控制柜或触控面板设置自动切换时间(如每72小时切换一次),主用机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机,黄色故障指示灯闪烁报警。
二、调试与启动
- 初始调试
- 通电自检:接通电源后,观察电源指示灯(红色)和运行指示灯(绿色)是否正常亮起,确认设备无异常报警。
- 手动模式调试:
- 将“手动-自动”开关置于“手动”挡,顺时针旋转“手动”电位器,逐步增大输出电压。
- 用万用表测量参比电极对零位电位值,调整输出电压使被保护结构电位达到-0.85V~-1.2V(vs CSE)。
- 自动模式切换:
- 将开关置于“自动”挡,设置给定电位(如-0.95V),设备根据参比电极反馈自动调节输出电流。
- 观察输出电流、电压是否稳定,记录初始参数作为基准。
- 保护电位验证
- 密间隔电位测量(CIPS):每季度使用便携式参比电极沿管道全程测量通电电位,验证保护覆盖率≥95%。
- 断电电位测试:每年进行一次断电电位测量,确认被保护结构自然电位在-0.6V~-1.1V之间,排除干扰影响。
三、运行参数设置
- 参数设置界面
- 恒电位模式:预设电位通常出厂默认为-1.2V,可根据被保护结构材质和腐蚀环境调整(如-0.85V~-1.2V)。
- 恒断电电位模式:适用于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场景,设置目标断电电位(如-1.10V)、试片通断周期(如通4s/断1s)和采样延迟时间(如500ms)。
- 恒电流模式:在恒电位模式失效时启用,根据现场实际电流需求设置(如额定电流的1/3)。
- 系统设置
- 温控设置:当设备内部温度高于设定值(如60℃)时启动风扇降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关闭风扇,可设置为自动模式。
- 通信设置:标记设备在阴极保护系统中的地址,支持RS-485/MODBUS通信协议,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存储。
- 切换时间设置:在一用一备系统中,设置自动切换时间(如每72小时切换一次),确保两套系统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