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目标,以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现有资源、创新运营模式、聚焦品牌建设等系列组合拳,着力构建覆盖全域、优质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托育服务发展之路,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护航托育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自2020年以来,将其纳入全市改革发展大局。2020年,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至2025年连续3年,将这项工作列为西安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和急需紧缺服务优先配置。2024年,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西安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创新托育服务模式,解决群众养育之忧,从制度层面为托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西安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区、街三级联动的工作专班,明确2年建成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的目标任务,通过压茬推进,系统性构建社区托育服务体系。
盘活存量资源,织密全域服务网络。西安市以区县(开发区)为统筹单元、以社区为实施主体,广泛调研征集民意,摸清社区居民在托育等方面的需求,形成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需求清单。在社区规划中,将托育机构以嵌入方式优先布局在社区服务综合体,在居民步行可达范围提供一站式民生服务;对不具备集中建设条件的社区采用“插花式”分散布点。对未落实托育设施的已建成小区,系统整合社区用房、居民小区空地、老旧小区腾退用地等存量资源,采取收回、置换的方式,补建托育机构。同时,联动各级机关事务服务部门与国有企业,摸清所属闲置空地、办公用房情况,积极支持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完整社区建设体系,逐步实现“一社区一机构”的托育服务圈,构建起全市域托育服务网络。
创新运营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西安市采用“公建民营”发展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遴选优质运营主体,建立规范运营商数据库,各区县(开发区)可根据自身需求和相关程序与入库的第三方运营单位合作,采取“政府补、企业让、社区帮、个人付”的方式运营。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发展普惠托育,对达标的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按照每个托位1.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社区免费提供服务设施,给予水、电、气、热按居民价格执行等优惠政策。自2021年以来,累计奖补各类托育机构9860.14万元,将普惠托育机构平均收费每月降低300元,累计为群众节约托费687.81万元。这些举措既减轻了运营单位负担又节省了群众养育成本,促进托育服务体系得以良性发展。
聚焦品牌引领,提升托育服务品质。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西安市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长安养育”托育服务品牌。制定《西安市“长安养育”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市级遴选专业社会力量,采用“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方式,做到视觉体系、配套设施、服务标准、人才培训、宣传内容、监督管理“六统一”,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建设运营。这不仅提升了品牌的行业引领力,还规范了行业标准,推动托育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长安养育”品牌自2024年10月15日发布至今,已覆盖40个社区托育机构,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通过努力,西安市已建成46所公办托育机构、48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今后,西安市将持续完善托育服务体系,计划到2025年末,千人口托位数达4.8个,建成100所公办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逐步形成“一街一公办”“一社区一机构”的托育服务网络,让更多家庭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以高质量托育服务赋能人口高质量发展。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樊军荣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