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就是11个小时,我们学的是医学专业,他让我们去流水线打工。”近日,多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向封面新闻记者反映,他们在校期间遭遇了强制实习和专业严重不符的尴尬局面。
这并非孤例。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与实习岗位严重脱钩、学生被当作廉价劳动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灰色利益链的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报道,这些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被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还被克扣每小时6元的工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完全违背了实习的初衷。
职业教育本应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深专业理解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实习变成了与专业毫无关系的简单劳动,当学校变成了为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的中介,职业教育的本质已经被彻底扭曲。
为什么学校会如此积极地安排学生参与完全不对口的实习?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利益关系。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职业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可以从企业获得每人每月数百甚至数千元的“管理费”。同时,企业也乐于接受这些廉价、听话、易管理的临时劳动力,降低了用工成本。
在这场交易中,学生成了被剥S的“韭菜”,他们的权益被忽视,职业梦想被践踏,只剩下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劳作。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种明显违规的行为,学生往往投诉无门。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强制实习和专业不对口实习,但监管力度明显不足。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担心影响毕业,往往不敢强烈反抗,只能默默接受安排。
即使有学生勇敢站出来维权,也常常面临学校方面的各种压力和威胁,最终不得不放弃。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但如果继续允许这种实习乱象存在,不仅会毁了学生的前途,最终也会损害中国职业教育的声誉和质量。
我们呼吁: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职业规划,他们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更不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利益交换的筹码。他们的未来,不应该被流水线吞噬。
希望这次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事件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彻底整治职业教育中的实习乱象,还学生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实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