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装前准备
环境检查
温度:工作温度范围通常为-20℃~+50℃,避免在极端温度(如低于-10℃或高于45℃)环境下直接安装。
湿度:相对湿度≤85%(无凝露),若在潮湿环境(如沿海、地下)使用,需配备防潮箱或加热器。
通风:设备背部与墙壁间距≥0.5m,顶部预留散热空间,确保空气流通。
防尘:安装于无腐蚀性气体、无导电尘埃的室内,若在户外使用,需加装防护罩(IP54及以上等级)。
基础建设
混凝土基座:根据设备尺寸(如长×宽×高=800mm×600mm×300mm)浇筑C25混凝土基座,表面平整度误差≤2mm。
减震措施:在基座与设备间铺设5mm厚橡胶减震垫,降低振动对设备的影响。
接地系统:单独设置接地极(铜排或镀锌钢管),接地电阻≤4Ω,与阴极保护系统接地分开。
设备验收
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划痕、变形或漏液现象。
核对型号、规格与合同一致,附带的说明书、合格证、测试报告齐全。
使用万用表测试输入/输出端子电阻,确认无短路或断路。
二、电气连接
电源接入
电压匹配:根据设备铭牌要求接入AC220V或AC380V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0%。
线缆规格:
输入线:铜芯电缆,截面积≥4mm²(220V)或≥6mm²(380V)。
接地线:黄绿双色铜线,截面积≥16mm²,连接至专用接地极。
接线方式:
使用绝缘端子压接,避免直接缠绕。
火线(L)、零线(N)、地线(PE)按颜色标识正确接入,严禁反接或短接。
输出端连接
阳极电缆:
连接至恒电位仪“阳极(A)”端子,线缆截面积根据电流大小选择(如10A以下用6mm²,10-50A用10mm²)。
电缆长度≤100m,过长需增加截面积以降低电阻。
阴极电缆:
连接至“阴极(C)”端子,通常与被保护结构(如管道、储罐)直接焊接或通过测试桩连接。
接触电阻≤0.01Ω,需定期检查并打磨接触面。
参比电极电缆:
连接至“参比(R)”端子,使用屏蔽电缆(如RVVP 2×1.5mm²)以减少干扰。
参比电极(如硫酸铜电极)埋设于被保护结构附近,距阳极地床≥5m。
辅助连接
零位接阴(N):部分设备需将“零位接阴”端子与阴极短接,用于电位测量校准。
报警信号线:连接至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过压、欠压、过流等故障报警。
三、阳极地床安装
地床类型选择
浅埋式:适用于土壤电阻率较低(ρ≤100Ω·m)的地区,阳极埋深1-3m,间距2-3m。
深井式:土壤电阻率较高(ρ>100Ω·m)时采用,阳极埋深15-30m,单井电流输出可达50A以上。
分布式:由多支阳极组成网状结构,适用于大型储罐或复杂管道系统。
阳极安装步骤
开挖沟槽:浅埋式地床沟宽0.5-0.8m,深1.5m,坡度≤5°以利排水。
填料铺设:底部铺100mm厚焦炭(粒度5-10mm),阳极居中放置,周围填充焦炭至地面以下0.3m。
电缆连接:阳极引出线与主电缆通过铜铝过渡接头压接,接头防水处理(热缩套管+密封胶)。
回填夯实:分层回填细土(粒径≤50mm),每300mm夯实一次,避免损伤电缆。
参比电极安装
埋设位置:距阳极地床≥5m,距被保护结构边缘1-3m,避开排水沟、电缆等干扰源。
埋设深度:与被保护结构处于同一电位梯度层,通常为地下0.8-1.2m。
保护措施:参比电极周围填充膨润土(粒度<2mm)以保持湿润,顶部覆盖塑料盖防雨水侵入。
四、调试与运行
通电前检查
确认所有接线正确无误,绝缘电阻≥1MΩ(500V兆欧表测量)。
检查阳极地床填料是否密实,参比电极液位正常。
关闭输出开关,避免误通电损坏设备。
初始设置
保护电位设定:根据被保护结构材质(如碳钢-0.85V,铝合金-1.05V)设置目标电位。
输出限流:根据阳极额定电流(如20A、50A)设置限流值,防止过载。
报警阈值:设置过压(如+15V)、欠压(如-15V)、过流(如110%额定电流)报警参数。
通电调试
缓慢调节输出旋钮至设定电流,观察参比电位变化。
当电位稳定在目标值±50mV内时,记录初始数据(如输出电压、电流、电位)。
连续运行24小时,检查设备温升(≤65℃)、噪音(≤65dB)是否正常。
运行维护
定期检测:每3个月测量阳极接地电阻、参比电位漂移量(≤±10mV/年)。
填料补充:每2年检查阳极地床填料沉降情况,补充焦炭至设计高度。
设备清洁:每半年用干布擦拭设备表面灰尘,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五、安全注意事项
断电操作:安装、调试或维护时必须切断电源,悬挂“禁止合闸”警示牌。
个人防护:佩戴绝缘手套、安全鞋,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件。
防爆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如油气储罐区)使用防爆型恒电位仪,电缆接头做防爆处理。
应急处理:配备绝缘棒、灭火器等应急工具,制定触电、火灾等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