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SHANLING 山灵
型号:M7T
类型:便携音乐播放器
定价:6698元
技术特征:AK4191+双AK4498EX解码芯片,双JAN6418电子管,980mW最大输出功率(@32Ω)
外观特征:山灵新一代流线型外观设计
其他特征:骁龙665主控,6+128G配置,安卓13
声音概述:温暖声底之下强调力度感和素质感的新一代声音风格
适合人群:暖声高素质便携播放器爱好者,便携电子管爱好者
一句话评价:相较前代M7更加成熟的综合表现与音质表现,叠加电子管buff的新一代山灵中高端便携播放器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前一天,我群里的烧友还就M7T和M8T谁更好听的问题产生了争论,除开因音质以外的问题产生的好恶之外,大部分人都站在了“M7T更好听”这一边。虽然我个人是更喜欢M8T的声音并且把M8T留在手边的,但这纯纯是个人喜好和需求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本质上,这样的争论产生的原因是山灵应用在不同机器上的调音思路与最终呈现的效果能否让用户满意的问题。
近年来山灵一直在便携播放器的不同系列、不同型号身上尝试不同的调音风格——尽管大家都觉得“润Fi”很好,但山灵似乎认为自己不应该只会做“润Fi”,因此从M8、M9开始,到去年的M5U、M8T,山灵一直顶着烧友们的口水在各种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山灵的便携播放器形成了三种声音风格,一种是M6U这样的传统“润Fi”调音,一种是M9Plus、M5U这样的高素质均衡型甚至冷声型调音,另一种则是M3Plus、M3U、M7这样“中间派”的、身上能找到前两者的影子却又不完全倒向某一边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而本文要聊的M7T,就是这“第三种尝试”的最新成果。
M7T顾名思义就是在M7的基础上加了个T(电子管)的意思,实则是山灵对中高端主力机型M7的迭代更新。体积和M7相近(略小一丢丢),造型设计改为新一代流线型外观,机身线条更加硬朗,取消了TF卡防尘盖,而标志性的滚轮仍旧在造型和位置上没什么变化。M7T最大的外观改变在于顶部增加了一个半透明窗口,隐约可以看到里面的电子管,并在后者工作时可以看到微弱的橙色亮光——但非常不明显,甚至在我自己布光拍照时如果不把主灯关掉都看不出里面亮着。
M7身上我认为最大的两个问题——发热和续航在M7T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前者装包里播放一下午拿出来也只是温热,而如果在散热条件很好的低温环境下根本“热不起来”;后者则比起M7那几乎“肉眼可见”的掉电速度显然慢了很多。而在综合体验的其他方面和M7是差不多的,比如界面、操控、系统稳定性等等,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M7T算“润Fi”么?我知道这问题一定会有很多人说“算,怎么不算?”因为比起M9系列和前代M7来说,M7T对大部分人而言声音风格都要更易于接受,或者说更容易直观地获得“好听”的评价,这不单单是由于其稳定的音质升级带来的,更是因为M7T选择了比较稳的调音路线——尤其是开了电子管之后,温暖、醇厚的味道扑面而来,再搭配个动圈耳塞,找个躺椅和一本书,宽松温润躺一下午美滋滋……
但要我说,M7T虽然“润”而且“Fi”但合起来却不是一台“润Fi”机,它仍然是山灵在播放器调音风格的尝试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且这一次我觉得,尝试是成功的。
前段时间我搭配M7T听得最多的塞子是acoustune的C03+M02G(HSX1001的第二款有线模块套装,本身可以单独作为有线动圈耳塞使用),一方面因为我同时在写这塞子的评测文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条塞子“高素质却很有蓬松感”的特性,让我经常在搭配M7T时不知不觉就听一两个小时。所以我也一度有“M7T是M6U正统续作”的错觉。但换回山灵王和Regal、以及其他几条均衡风格的常用耳塞时,就能够清楚地发现M7T的调音走的其实是温暖而强调力量感的路线(有点类似老森海耳机的风格),几个关键词:温暖、高素质、有力度、线条感,这显然和将温润醇厚听感放在首位的传统“润Fi”走向是不同的。
山灵带“T”的机器并不是只有开电子管才好听,所以当然要先聊聊晶体管下的声音基础。和M7相比,M7T主要的不同在于声音的厚度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将原本骨子里的细微“暖调”经过加强后放到了明面上。因此M7T即使不开电子管也是台不折不扣的暖声机。但和M6U这样的暖润机型不同的是,在M7T身上对素质和力量感的强调,是高于润度的(这点算是对M7的传承),如果素质和润度只能二选一,那么M7T毫无疑问选的是前者,这既是M7T和M7的区别,更是和M6U的区别。
M7T整体的能量感都给得比较足,低频量大而不过量,但对于日常流行人声乃至泛流行爱好者来说都是充足的;下潜和弹性也是比较霸道的存在,对于大部分泛流行中的鼓声、OST和古典交响中的低频氛围感也有优秀的表达。我个人偏向于用它来欣赏泛流行音乐,但负责任地说M7T用来聆听古典器乐乃至各种其他类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其调音的包容性相当好。中频方面虽然不是以讨好听感为目标来调校的,但得益于良好的厚度和密度表现,能够呈现出真实、健康的中频声音形态。结像大小适中不肥厚,位置在口鼻之间,略微靠前。别看M7T是厚声,细节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尤其对于人声细节和嗓音的还原做得很出色,不会像M5U那么冷,也不像M6U那么油润,相对中性但厚实的一种表达;这样的中频特性另一个好处就是对大提琴和圆号、萨克斯这样比较浑厚的乐器回放有一种天然优势,情感与乐感都相当好。高频没有像预想的一样为了迎合厚声风格做得比较暗,相反我觉得这是和M7差距最小的地方,原来的那种高解析、强线条感同时又保有一定昏黄色调的高频韵味还在,延伸方面似乎有所收敛,突出乐器的音色和质感,毛刺感进一步减少,是比较“听感流”的高频。
M7T的声音框架规模感较为真实,没有做得很宏大,纵向、横向和高度构成了一个立体感和现场感很棒的声音空间。全频段有一定的混响来保持音乐氛围感,根据不同滤波的设置,瞬态、泛音和残响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总体处在一个良好的听感区间。而M7T的动态我觉得比较出色,尤其是大动态起来时的那种递进式的增益感,听交响和电影ost很有感觉。
最后说说电子管。我的印象里,山灵两台采用电子管的播放器,都没有对声音起到“改头换面”的作用而大幅改变声音风格。尽管如此,M7T的电子管模式相较M8T,还是作用更明显一些。在电子管加持下,M7T声音会变得更加润泽、厚实,解析和两端的刺激性进一步降低,整体成为了一个耐听度主导的声音风格而素质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对于用户来说,大可以根据自身的听音喜好或者音乐类型来选择是否开启电子管,相比之下我反而是晶体管模式用得还多一些。
M7T的存在,证明了山灵即使不做“润Fi”也能做出大家喜爱的播放器声音来,从上市前的展会工程机到上市后烧友的普遍好评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M7T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山灵在中高端便携播放器领域新的主力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