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的舰载机坠入南海的波涛不过半个月,太平洋两岸的博弈棋局已悄然翻过一页。2025年11月10日,中美双方几乎同步宣布下调部分关税、暂停特定制裁,为持续数月的激烈贸易摩擦按下暂停键。几乎同一时间,菲律宾驻华大使馆的电子签证系统对中国公民重新亮起绿灯。这两件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却缠绕着同一条逻辑链:当美国出于国内经济与选票压力不得不对华展现务实姿态时,它在南海最前沿的“盟友”菲律宾,瞬间感受到了何为战略失衡的寒意。
美国这一轮对华政策的调整,压根不是什么战略仁慈,而是国内压力锅盖不住后的必然选择。 特朗普政府在釜山会谈后同意将针对中国商品的“芬太尼”关税从20%砍半至10%,同时暂停24%的对等关税和港口费用一年,说穿了是通胀数据逼出来的妥协。美国超市物价连普通家庭都叫苦不迭,明年大选在即,若继续扛着贸易战大旗硬撑,选票流失速度恐怕比航母舰载机坠海还快。更何况之前那套无差别加征关税的玩法,不仅伤及中国,连东南亚一众“友岸”伙伴也遭波及,最终落得个全球供应链怨声载道。如今这轮关税松绑,表面是战术回调,骨子里暴露的是美国经济政策的短绌与战略耐力的不足。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