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2027年,一位驾驶大众燃油车的中国车主在等待红灯间隙,车载系统自动推送了最新版本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更新,点击确认后十分钟,车辆如同获得新生。这一场景背后,是小鹏的电子电气架构在传统燃油车体内的悄然运行。
广州小鹏研发中心与合肥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刚刚完成了一项突破:将原本为纯电平台设计的电子电气架构(CEA架构)成功部署到大众燃油和插混车型。8月15日,双方宣布扩大合作协议,联合开发的CEA架构自2027年起将覆盖大众在华生产的所有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
这一决定背后是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现实考量。2024年,大众在华销售超过200万辆汽车,其中燃油车占比接近九成,构成了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绝对基本盘。
“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不应局限于单一动力形式。”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句看似简单的表态,标志着传统汽车巨头对智能化与电动化关系的认知重构——智能化不再是电动车的专属,而将成为所有车型的标配。
Part.01
技术破壁,CEA架构改写传统汽车神经网
8月15日早间,小鹏汽车(HK09868)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继双方于2024年7月22日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后,基于双方对于扩大电子电气架构的应用范围,在大众集团实现跨平台跨动力能源形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化的共识,双方已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如同人体的神经系统,决定着车辆的智能化上限。此次小鹏与大众联合开发的CEA架构能将传统燃油车上超过100个ECU精简为3-5个域控制器,实现系统复杂度的指数级下降。
这一技术突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跨动力平台的兼容性设计。CEA架构配备的中央计算平台,如同车辆的大脑,不仅支持高阶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AI智能座舱,更能实现整车级OTA远程升级,彻底改变传统燃油车的软件更新模式。
“双方研发团队坚持极致的平台化设计理念,验证了为纯电平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同样能够部署到燃油和插混平台的技术方案。”小鹏在官方声明中强调。这一技术突破为大众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战略提供了底层支持。
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这场架构革命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2027年后出厂的大众燃油车将获得与纯电车型同源的智能神经网,彻底打破油电车型在智能化体验上的代际鸿沟。
Part.02
战略纵深,大众的智能化保卫战
面对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大众的选择体现了传统巨头的务实与远见。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齐泽凯博士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在全系车型中采用标准化CEA架构,依托可观的规模效益,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
数据揭示了这一决策的商业逻辑:大众2024年在华销售的220万辆汽车中,燃油车贡献了近200万辆的销量。放弃如此庞大基盘的智能化升级,意味着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贝瑞德坦言:“通过将CEA架构延伸至集团强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集团将进一步巩固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持续优化成本结构,确保始终为广大客户提供极具吸引力的车型选择。”
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与CARIAD中国软件中心的设立,标志着大众“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深度落地。合肥研发中心成为大众融入中国科技生态的前哨站,而与小鹏的合作正是这一本土化战略的技术支点。
Part.03
技术变现,小鹏的盈利新引擎
对处于盈利攻坚关键期的小鹏而言,此次合作扩展具有财务战略意义。2025年第一季度,小鹏技术服务收入达14.4亿元,同比增长43.6%,毛利率高达66.4%,成为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
高盛分析师预测,随着合作协议扩大,小鹏技术服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将从9.1%提升至15%。这一增长趋势直接助推小鹏实现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
“本次扩大合作协议是双方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自2023年7月大众注资7亿美元获得小鹏4.99%股权以来,双方合作经历了四轮深化:从最初的两款B级电动车开发,到CMP平台合作,再到MEB平台应用,最终实现跨动力平台的架构覆盖。
技术输出正在重塑小鹏的市场定位。当资本市场还在以电动车销量论英雄时,小鹏已经悄然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汽车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身份转变带来的估值重构,可能比单纯的销量增长更具想象空间。
Part.04
产业重构,中国技术反哺全球巨头
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模式正在改写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角色。当大众集团选择将中国研发的CEA架构命名为“China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时,中国市场已从简单消费市场转变为全球技术策源地。
技术流动方向的逆转具有标志性意义。曾几何时,中国车企需要为外方支付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如今,大众每月向小鹏支付技术服务费,中国技术成为传统巨头智能化转型的助推剂。
大众计划在2027年前在中国市场推出约30款电动化车型,2030年进一步推出约30款纯电动车型。而支撑这一庞大电动化战略的技术底座,却来自中国新势力的智能化能力。
“这将显著扩大配备该先进电子电气架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数量和规模,为大众汽车集团实现显著的平台化规模效应和产品竞争力。”小鹏在公告中强调。规模化应用正是CEA架构降低成本的关键,而大众庞大的燃油车基盘为技术落地提供了最佳试验场。
这种合作模式正在产生溢出效应。随着小鹏架构在数百万辆大众车型上的验证,中国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球输出路径逐渐清晰。技术授权可能成为继整车出口、海外建厂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的第三条道路。
Part.05
结语
当资本市场还在计算小鹏每月3万辆的交付数据时,因为此次与大众的合作,小鹏技术变现的第二增长引擎已经悄然启动。
当小鹏的智能神经网注入大众的百万油车躯体,这场始于中国的技术反哺,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油与电的界限在智慧大脑的统御下日渐模糊,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