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起,中国芯片产业就遭遇了美西方的技术封锁。代工之路被封,设备供应被断,EDA工具被卡,基本上,凡是咱需要的、能用的,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原材料还是代工厂,后路都被断了。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留在中国科技企业面前,有且仅有一条路了——自主研发。如果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够成功,那就是生路,否则就是死路。所以说,中国芯没有任何退路了,只能背水一战!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芯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根据最新海关数据,2025年1至6月,中国出口芯片的总数量达到了1677.7亿颗,同比增长20.6%。而出口额则飙升至6502.6亿元,增幅也超过了20%。
这说明了什么?这一数据表明,咱们的芯片不再是“地摊货”了,而是正儿八经地成批量、成规模地出海,去跟韩国、美国、日本等老牌芯片强国“抢饭碗”了,而且抢得还挺成功!那问题来了,这么多中国芯片,都卖到哪去了呢?
虽然今年的详细清单还没完全出来,但去年的清单也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名是谁?你绝对猜不到,中国香港!独占了42.3%的市场份额, 是不是有点意外?后面跟着的是韩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等,亚洲地区居多。
前五名加起来,包圆了中国芯超80%的出口占比。你可能会问,欧美发达国家呢?从数据来看,他们买的倒不多,像日本、美国等,市场占比只有1.7%和1.4%。但深挖背后的原因就知道,这些发达国家大部分都是“拐个弯”才买到手里。
这就很好解释,为何中国香港会夺得四成多的份额,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香港就扮演了“超级中转站”的角色。很多国际买家,包括欧美的公司,都喜欢先把芯片运到香港这个自由港,倒个手,换条船,再悄悄运回自己家。
所以你看,表面上咱们最大的客户是香港,但背后可能藏着不少欧美大公司的订单。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也说明了中国芯片在全球供应链里,已经成了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了。
现在的局面挺提气的。咱们的芯片,靠着性价比高、交货快、质量稳,尤其是在家电、汽车、物联网这些领域用的成熟制程芯片,已经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
东南亚现在可是全球电子制造的香饽饽,三星、苹果的很多组装厂都在那。咱们的芯片就近供应,简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完美地嵌入了全球生产的链条里。
就连韩国、日本等传统的芯片强国,也得来买咱们的货,这说明我们在某些芯片品类上,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了。但是!对,这里得有个但是,咱们也不能沾沾自喜,还是要保持清醒。
需要明白一点的是,现在中国大量出口的芯片,主要还是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芯片,在先进芯片领域,咱们的差距还是挺大的。更何况,最赚钱、最值钱的还得是先进芯片。像电脑CPU、手机GPU等,咱们还得大量进口。
这就造成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咱们芯片出口是按“个”算,轰轰烈烈;但进口是按“钱”算,花得更多。相当于咱们卖出去的是“一筐筐馒头”,但买回来的却是“一个个精致蛋糕”,价值差得远呢。
总结一下,中国芯片的崛起,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给了传统巨头不小的压力,让他们在中低端市场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但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下一步,咱不能光满足于“薄利多销”,还得撸起袖子,攻克那些“卡脖子”的高端技术。“两步走”策略,正确但不易,还要更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