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中国正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重塑竞争格局。最近,在2025年半导体行业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碳化硅企业天岳先进凭借其杰出的技术水平,成功摘得“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这一成就不仅是该企业的历史性突破,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这一国际舞台上获得此殊荣,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碳化硅材料技术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认可。
谈及芯片,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光刻机和处理器,但在产业链的深层次,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悄然改变着各种高科技产品的面貌。与传统的硅材料相比,碳化硅的耐高压、耐高温以及高频性能,使得它成为制造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的核心材料。
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系统到光伏逆变器、再到5G基站,碳化硅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预测显示,未来不仅包括新能源汽车,还将扩展到增强现实(AR)眼镜等新兴科技产品。据统计,搭载碳化硅器件的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和充电效率上都有显著提升,与传统器件相比,其尺寸更小,能耗下降可达70%。这简直是技术革命带来的福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碳化硅技术一直被美企等国外巨头垄断,这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以天岳先进为例,自2010年成立以来,它历经曲折,依靠政策支持和科研投入逐渐打破了技术壁垒。尽管起步较晚,但其迅速实现了从4英寸到6英寸、再到8英寸晶圆的量产,2024年甚至成功开发出12英寸碳化硅晶圆,正式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当然,价格一直是限制碳化硅材料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在2020年,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价格高达7100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价格已经跌至4200元,并且仍在继续下滑。这一变化不仅表明产业链的优化,也显示出中国企业在推动技术普及方面的巨大潜力。
随着碳化硅产业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在过去几年内,天岳先进、天科合达和三安光电等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根据经济报告,2024年,天岳先进将在全球碳化硅市场中占据22.8%的份额,稳居第一梯队。这样的数字不仅让人振奋,也昭示着中国碳化硅产业已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也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健康科技成品到新能源应用,诸多产品借助中国丰富的消费市场实现了快速成长。以“唯思丁”为例,原本只在欧美日韩高端市场流行的角鲨烯,如今在中国电商平台上也随处可见,仅需百元便可轻松拥有,受到广泛欢迎。
碳化硅的技术进步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根据市场预测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将从92亿增长至123亿,增幅达到24.32%。这其中,中国的贡献不可小觑。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碳化硅产业将持续引领全球趋势,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将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而这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在全球科技舞台上自信崛起的重要标志。
有人说,未来属于那些不断追赶却不愿停下脚步的人。中国的碳化硅产业正是这样的典范。在经历了追赶、赶超后,现在是展望未来、赢得胜利的时候了。通过坚定不移的自主创新,中国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