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的120余亩水稻育种科研示范基地迎来丰收,由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此集中亮相,预计平均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这场丰收不仅验证了科研成果的实效,更成为贵阳贵安种业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走进示范基地,科研人员正在穿梭田间采集数据。这里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组合)中,超七成为筑农高科自主研发的“筑99A”籼型三系不育系的衍生品种。
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水稻科研人员 苟成飞:今年以来,实验田内种植400余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和3000余份玉米材料分区种植,我们通过长期跟踪记录生长数据,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优质品种。
水稻倒伏是高产稳产的核心难题,传统高秆品种易倒伏减产。筑农高科科研团队历时十年,利用EMS诱变技术创制出半显性矮秆基因sdlr5,并应用于“筑99A”不育系选育。该基因使茎秆粗壮抗倒,保持优良性状,突破矮秆减产瓶颈。其选育的“筑优钰禾”“筑优筑农丝苗”已入选2025年国家核心展示优良品种名录。
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 研究员 邓勇:“筑优钰禾”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耐高温、结实率高,在贵州、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推广面积已超100万亩,成为长江流域至南方稻区的“明星品种”。“筑优筑农丝苗”在贵州山区试验中,面对低温寡照天气仍保持稳定产量,米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筑农高科已有 30 余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些品种具有矮秆抗倒、优质高产优势。企业以“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技术,在清镇、开阳等地建示范基地,统一供种培训,助农户单产提升超15%,实现科研与生产对接。
筑农高科的突破是贵阳贵安种业振兴的缩影。近年来,贵阳出台18条种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有效运行,贵阳市种子检测机构通过省级考核,全省种业发展高地逐渐成型。截至目前,全市种业企业达54家,34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170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增至8个。
贵州筑农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 研究员 邓勇:目前,企业已获颁全省首家水稻“育繁推一体化”许可证,年生产种子600万公斤,销售网络覆盖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稻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水稻、玉米育种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更多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动“黔系芯片”走向全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记者/黄雷 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