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计划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是阿尔巴尼斯上任以来的第二次访华,若能成行,他将成为近年来少数能够踏足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然而,这一举动背后潜藏的风险与挑战却不容小觑。
中澳间密切的贸易关系使得此次访问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额高达2120亿澳元,而同年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370亿澳元。这一经济结构不仅表明了中国在澳大利亚出口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也说明了阿尔巴尼斯政府在经济上对中国的高度依赖。
这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自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对澳大利亚加征的对等关税和铁铝产品关税,直接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出口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巴尼斯政府意识到,必须寻求打破与中国之间的僵局,以保护和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正因如此,阿尔巴尼斯的访华计划显得迫在眉睫,目的是要争取在美中贸易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
访问想必也不是一帆风顺。阿尔巴尼斯的执政党内部,对包含对华政策的讨论,已经开始出现裂痕。最近,关于收回中国岚桥集团在达尔文港经营权的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一方面,亲美势力的声音逐渐高涨,要求澳大利亚“站队”美国;另一方面,阿尔巴尼斯政府又希望借助中澳合作来刺激经济复苏。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将使得阿尔巴尼斯的外交之行如履薄冰。
在阿尔巴尼斯提出访华计划后,中国驻澳大使肖千迅速发声,重申中方在达尔文港项目上的立场,显示出中国对这桩合作的高度重视。肖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澳方不能在达尔文港亏损时把它租出去,在港口盈利时将其收回”,明确划出红线,警示澳方此举的道德与法律风险。这一声明可以看作是中方在向澳大利亚施加的压力与警告,意在提醒阿尔巴尼斯及其政府,不要在国际事务中妄图玩弄游戏规则。
这一立场的背后,是两国经济联系的深厚基础。现如今,中国已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其出口总额的36.8%。假如澳方执意撕毁合同,强行收回达尔文港的经营权,势必会迎来中国的强烈反制,不仅可能面临巨额赔偿,还可能导致双边关系急剧恶化。
除了经济因素,阿尔巴尼斯还需要面对国内外舆论的压力。近来,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暴力袭击事件频频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形象,更导致了中方的不满与担忧。假如阿尔巴尼斯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查与制止,那么在即将到来的访华中,他恐怕难以摆脱“安全不靖”的窘迫局面。
这样的环境,让阿尔巴尼斯的加强中澳关系之路充满荆棘。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他个人与政府修复国际形象的机会。作为新的执政者,他必须展现出谋划的智慧与技能,以确保能够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为澳大利亚赢得更多利益。
阿尔巴尼斯若成功访华,或许会为自己和整个澳大利亚政府赢得声望,但若其中出现重大失误,将会为他带来无法估量的政治代价。因此,面对重重挑战,阿尔巴尼斯必须谨言慎行,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