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东盟外长会,集齐中美俄三国外长,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因被中国列入黑名单面临尴尬。更微妙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对东盟国家挥舞关税大棒,鲁比奥这趟东南亚之行,恐怕要面对一连串"拷问"。
环球网报道,7月的东盟外长会,堪称一场外交大戏。中美俄三国外长罕见同台,表面上是讨论区域合作,实则暗藏角力。中国外长王毅率先亮明立场,强调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此外,中方宣布将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这一举动直接向美英法等未表态的核大国施压。
王毅的发言直指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尤其是核威慑政策。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紧随其后,表态支持东南亚无核化,这意味着联合国五常中已有中俄站队,剩下美英法的态度成了关键。这场会议看似平静,实则火药味十足。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处境却相当尴尬。作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一把手",他至今仍被中国列入黑名单。如果这一禁令不解除,他甚至无法随特朗普访华,这对美国外交而言无疑是巨大讽刺。
有意思的是,这次王毅在会议期间第一个见的人不是鲁比奥,据悉,中方优先会见了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外长,却未与鲁比奥安排正式会晤。
鲁比奥的反华立场早已不是秘密,他曾多次推动对华强硬政策,甚至公开支持"台独"势力。如今,他若想与中国高层接触,恐怕得先低头。但以特朗普政府的风格,妥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鲁比奥此行的压力不仅来自中国,更来自东盟国家。就在会议前夕,特朗普政府向14个国家发出"恐吓信",威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7个是东盟成员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接向鲁比奥提出抗议,要求美国重新考虑这一决定。
东盟国家的不满情绪正在发酵。越南虽已被迫接受美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他国家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显然不买账。印尼、泰国等国经济本就面临压力,若美国真在8月1日实施新关税,区域经济将雪上加霜。
鲁比奥此行,无异于替特朗普"背锅",他的每一场会谈都可能变成东盟外长的"围攻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短短三天内第二次会面。拉夫罗夫明确表示,俄中需要在复杂局势下保持紧密协调。这一表态背后,是两国在东南亚乃至全球战略上的深度合作。
俄罗斯近期也表态支持东南亚无核化,这绝非巧合。中俄显然在联手向美国施压,尤其是在核不扩散问题上。若美英法继续拖延签署议定书,国际舆论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而鲁比奥在会议期间如何回应这一问题,将成为观察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窗口。
接下来这场东盟外长会有三个看点:
1.中美外长会谈,鲁比奥若想打破外交僵局,必须拿出诚意,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短期内难有转圜。即便双方在东盟会议期间"偶遇",实质性突破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2.东盟的选择,美国的经济胁迫正在削弱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若特朗普坚持加税,东盟国家很可能加速向中国靠拢,尤其是在贸易和基建合作领域。
3.无核化协议能否落地? 中俄已抢占道德制高点,美英法的态度将决定条约的最终效力。如果美国拒绝签署,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将面临更多质疑。
这场东盟外长会,远不止是区域合作的讨论,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鲁比奥的尴尬处境、东盟国家的集体不满、中俄的默契配合,都预示着未来的亚太局势将更加复杂。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是否会成为压垮美国东南亚影响力的最后一根稻草?答案或许不久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