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全球人工智能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当所有人目光聚焦在英伟达最新GPU架构和OpenAI下一代大模型时,一位江西宜春走出的企业家正在苏州实验室里,凝视着一种仅有米粒大小的光接收器组件。
这项刚刚获得专利授权的技术,即将被装入支撑全球AI算力网络的光模块中。此刻,邹支农——天孚通信创始人、身价超170亿的“光通信隐形冠军” ——再次站在了浪潮之巅。
在赣锋锂业李良彬、木林森孙清焕等江西籍企业巨子闪耀资本市场的当下,邹支农的崛起轨迹独具光芒。
从宜春高安石脑镇的田埂到攻克日本垄断的光通信技术,这位将公司市值推向420亿的实业家,用二十年时间编织了一条连接江西红土地与全球数字文明的光纤网络。
田埂上走出的学霸
龙溪村的夏夜,蛙鸣声中常透出一盏煤油灯的微光。1968年生于江西高安(今高安市)石脑镇这个普通农家的邹支农,自小深谙“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江西的青山绿水间,他凭借惊人毅力啃完一本本教材,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成为那个年代凤毛麟角的大学生。
大学期间,当同学们还沉浸在象牙塔的自由中,邹支农已显露出非凡特质:四年全优的成绩单让他获得学校推荐,进入吉林省四平市鼓风机厂担任技术科工程师。
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这个江西青年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控制系统,机械齿轮与电子信号的奇妙反应,在他心中埋下技术革命的种子。
1995年,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当鼓风机厂的“铁饭碗”人人称羡时,27岁的邹支农毅然跳入商海,在四平创立大众电脑公司。
六年商海初试身手,让他敏锐嗅到更大的机遇——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际,他携妻子欧洋转战苏州,创办豪亿数码网络有限公司,专攻综合布线工程。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遭遇了改变命运的“小玩意”。布线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氧化锆陶瓷套管,几乎全被日本京瓷垄断,价格居高不下。
邹支农反复端详着手中的白色陶瓷件:“难道我们自己造不出来?”这个疑问,最终促使他走上产业报国之路。
百万次失败
2005年的苏州工业园区,邹支农与朱国栋、欧洋三人创立天孚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天孚”取自“technology first”谐音,昭示着技术立企的雄心。但创业首年就遭遇“陶瓷黑箱”——纳米级烧结工艺如同横亘眼前的天堑。
“我们生产了上百万个不良品。”邹支农后来回忆道。实验室彻夜不熄的灯光下,团队经历无数次配方调整、温度测试。
当首批合格陶瓷套管终于下线,不仅性能媲美日本产品,价格更直降三分之二。日本企业节节败退,中国光通信产业从此少了一道“卡脖子”的枷锁。
2015年深交所的钟声里,天孚通信成功登陆创业板。但邹支农的征程才刚启航。2023年ChatGPT引发的AI革命中,天孚通信股价从30元飙升至107元。
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邹支农以135亿身家位列第1855名,成为名副其实的“邹氏首富”。
走进天孚通信生产线,入口处“如履薄冰”的牌匾格外醒目。这四字箴言承载着邹支农的产业哲学:“小小器件牵动光网络稳定,唯心怀敬畏才能做出高可靠产品。”
他将万品入精,止于至善作为企业信条。在纳米级超精密制造领域,带领团队沉淀出精密陶瓷、光学玻璃等基础材料工艺平台。
截至2025年,公司拥有上百项专利,其中“小尺寸光接收器组件”通过反射元件创新,实现光束折返传播,为高速光模块节省宝贵空间。
不灭的桑梓情
2010年,一辆汽车驶入石脑镇泥泞小路。离乡廿载的邹支农在家乡创立高安天孚光电;2016年又在高安工业园投建江西天孚科技。
“当年是乡亲们凑鸡蛋送我上的大学。”这位身家百亿的企业家动情地说。两家企业不仅带来税收,更解决数百乡亲就业,在赣西大地播下光通信产业的火种。
2025年3月,他个人向控股子公司天孚之星增资7980万元,持续加码技术研发。而在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面对投资者关于CPO技术、泰国工厂的询问,他从容回应:“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正是这份稳健与远见,让天孚通信在光通信产业的风云变幻中始终勇立潮头。
从高安稻田到全球光通信版图,这位宜春之子的足迹印证着赣商精神的当代传奇。当被问及成功秘诀,他指向墙上“如履薄冰”的匾额:“我们不过是在纳米世界里,用匠心编织连接世界的光线”。
在AI狂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位江西企业家以“光”为媒悄然织就另一张网络:泰国基地二期即将投产。
新加坡总部协调全球资源,宜春工厂反哺故土。每一条光纤里跃动的光信号,都在诉说一个真理——最深沉的技术革命,永远源自最质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