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位采集仪(电流电位)工作原理
创始人
2025-08-22 14:08:09
0次

一、电位测量:精准捕捉金属腐蚀状态
- 测量原理
- 智能电位采集仪通过高阻抗电路连接埋地参比电极(如铜/硫酸铜参比电极Cu/CuSO₄),与被保护金属(如管道、储罐)构成测量回路。在开路状态下,测量两者之间的电位差,该电位差直接反映金属的极化状态,是判断阴极保护是否达标的核心指标(如GB/T 21448标准要求管道电位维持在-0.85V至-1.2V)。
- 多参数同步采集
- 部分高端设备集成多传感器,可同步采集温度、湿度、交流干扰电压等参数,辅助分析电位变化原因(如温度升高可能加速腐蚀反应)。
二、信号转换:从模拟到数字的精准传递
- 高灵敏度传感器
- 内置传感器具有微伏级分辨率(如0.1mV级),可捕捉电位的微小变化(如电位骤变>50mV可能预示腐蚀风险)。传感器与参比电极协同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 A/D转换技术
- 采集到的模拟电位信号通过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转换误差小于±1mV,远超传统万用表精度,为后续处理提供可靠基础。
三、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去伪存真
- 微处理器核心控制
- 微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校准等处理,消除噪声和干扰(如50Hz工频干扰、直流杂散电流)。例如,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可有效抑制环境干扰,提升数据准确性。
- 自适应算法优化
- IR降补偿:通过断电法或同步中断法,消除土壤电流引起的测量误差,获取真实极化电位。
- 自适应采样:根据环境变化(如杂散电流干扰强度)动态调整采样频率与滤波算法,确保数据实时性。
- 异常检测:边缘计算模块可本地预处理数据,识别电位骤变等异常波动,即时触发告警。
- 数据存储与传输
- 本地存储:设备配备大容量存储模块,可保存数年历史数据,支持断点续传功能(通讯中断时继续采集,恢复后自动上传)。
- 远程传输:通过4G/NB-IoT模块将加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支持远程校准、固件升级及诊断,降低运维成本。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