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为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唯有把牢党性鉴别“总开关”,才能锻造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干部队伍。
从本质上看,党性鉴别不严,根源在于对“什么是党性、如何看党性”把握不准。加强选人用人党性鉴别,需构建科学精准的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完善“立体画像”考察体系。将“日常观察、专项考核、重大考验”有机结合,考察触角深入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同时运用大数据整合纪检、审计等部门信息,建立党性表现电子档案,动态记录干部“党性成长轨迹”。
强化“实践熔炉”检验机制。把基层一线作为党性“试金石”,有计划安排干部到艰苦边远地区、复杂岗位历练。通过“蹲点式”考察,看其是否能沉下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嵌入式”跟踪,查其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中是否坚守廉洁底线;通过“逆向测评”,听服务对象对其工作作风的评价。让干部在实践中“炼党性”,组织在实践中“识真心”。
健全“多方联动”监督网络。畅通群众举报、舆论监督渠道,对考察中发现的党性问题线索“零容忍”核查。建立考察工作终身追责制,明确“谁考察谁负责、谁推荐谁担责”,对隐瞒问题、“带病提拔”的严肃问责。实行党性表现“一票否决”,对政治上不合格、廉洁上有瑕疵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形成“选贤任能”的鲜明导向。
深化“源头培育”教育工程。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培养全过程,多形式引导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督促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照镜子、正衣冠”,让“讲党性、重品行”成为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源头上筑牢党性根基。
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唯有抓好党性鉴别,才能把真正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锻造出坚强可靠的干部队伍。(作者单位:黔西南州望谟县委组织部)
作者 王兵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