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参观友达光电展厅。记者 卢剑豪摄
企业代表介绍企业应用AI相关情况。记者 卢剑豪摄
数字孪生、元宇宙、大模型等数字化技术是如何赋能从产品研发、设计、验证到生产、管理、检测等全流程,实现人机协同,提升新质生产力呢?8月27日下午,“智汇鹭岛 AI 赋能光电新质生产力”产业对接会开进位于翔安的友达光电智慧工厂。作为国内光电领域的标杆工厂,友达光电用自身的探索和成效为与会企业上了数字化转型的“生动一课”。
此次对接会是厦门市“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的第三场,通过实地参观、痛点发布、方案路演、深度洽谈等,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匹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光电产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合。
对接会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福建省人工智能协会、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共同承办。
从点到面
推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
随着消费电子的逐步回暖,友达光电近年来规模、业绩逐年提升,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逐年递减。效率提升的秘诀何在?27日,与会企业在友达数字化展厅全流程参观中,找到了答案。
在工厂内超1万平方米的原料仓库,AGV物流小车在货架间灵活穿梭,机械臂高速运转,仅需一两名工人便能轻松管理一条生产线,各种生产物料快速有序地汇总到生产车间,以平均22秒的速度产出一块电视显示屏……这里已实现5G覆盖率100%、关键设备联网率100%,2020年至2024年生产效率累计提升66%,是厦门“链式”数字化转型的亮眼一环。
那么,何谓“链式”转型呢?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厦门又何以在“链”上发力?
简单说,“链式”转型是从“单兵作战”到集体协同,从“单点”到“全局”的转型新范式。过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多着眼于企业内部提质增效。但随着产业竞争从企业间转向产业链间,如何推动链上企业协同转型、打通数据孤岛,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以友达光电为例,对接座谈会上,他们集中展示了从数字化转型实践到产业赋能,助力供应商企业构建有竞争力的数字化工厂的发展历程。作为链主企业,友达光电输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正将自身成熟的数字化系统向上下游伙伴开放 ,推动实现全链条数据互通、标准共建、效率协同。
与会企业峻凌电子(厦门)有限公司就是友达光电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之一。对接会上,记者了解到,峻凌电子是液晶显示制造领域的重要企业,为友达光电、京东方等链主企业提供PCBA加工制造。然而,传统设备管理方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为此峻凌电子引入友达智汇打造的“设备管理系统+IOT数采”平台,极大提升了工厂的数字化水平,不仅人员效率提升10%,备件库存减少20%,设备利用率还提高了12%。
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台资企业,是厦门市“链式”转型生动缩影。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厦门正积极推动电子器件、输配电制造、医疗仪器设备三个行业共600家中小企业分两年完成数字化改造。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龙头牵引,推动标准共享、平台共享、多场景服务,实现链主带动、平台驱动、生态联动的“链式”转型,正“转”出企业数字化新活力。
搭建供需桥梁
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
对接会上,峻凌电子等企业提出了他们下一步智能化提升的需求。厦门攸信科技有限公司带来“AI重塑厂内物流”方案,火山实验室AI研发总监则推介了“工业园区AIoT智慧安防与智能巡检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光电行业具体场景中的落地能力与应用潜力。
“这套系统前后端是怎么对接的,用无线网络吗?”“如果选择5G网络,成本是多少?”“配合这套系统,硬件需要怎么改造升级?”……方案展示期间,与会企业同步提出各自需求,进行面对面探讨、精准对接。
“对于工厂物流,最后一段很重要,实时识别、自动抓取等,是不少企业的刚需。”攸信科技产品总监黄银伟告诉记者,企业在数字化提升中,成本控制、传统设备适配升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接会很实在,很精准。”他点赞道,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光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还收获了不少潜在客户。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专场对接会不仅是厦门市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行动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光电产业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希望通过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促进产业实际痛点与先进AI解决方案的匹配,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为厦门光电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接下来,市工信局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光电产业等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记者 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