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桩体:一般由钢管、混凝土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钢管桩体强度和耐腐蚀性较好;混凝土桩体成本低、稳定性好;塑料桩体质轻、耐腐蚀。
接线板:安装在桩体上,有多个接线端子,可连接参比电极线、管道测试线等不同测试线路。
铭牌:标注测试桩的编号、位置、被保护管道或结构的相关信息等,方便工作人员识别和记录。
测试导线:用于连接被保护结构、参比电极和测试桩,将电信号传输到测试桩上进行测量。
工作原理
通过连接参比电极,利用电位差计等测试仪器测量被保护结构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值,通过已知电阻的分流器测量阴极保护站输出电流,将金属腐蚀的微观电化学过程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从而实现对阴极保护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
功能作用
监测保护电位:定期测量被保护结构的电位,判断阴极保护是否有效,如埋地管道的电位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不符合要求,可调整阴极保护系统的输出参数。
检测保护电流:检测通过被保护结构的电流大小,了解电流在被保护结构上的分布情况,据此调整阳极布置或输出,使电流均匀分布,提高保护效果。
评估阴极保护效果:通过长期分析测试桩测量数据,评估阴极保护系统的整体效果,判断被保护结构的腐蚀速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及时发现故障或隐患。
确定故障位置:当阴极保护系统出现故障时,对比相邻测试桩的测量数据,可大致确定故障发生的区间,减少故障排查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安装要求
对于埋地管道,一般沿着管道走向每隔1-3km安装一个测试桩,在管道的起点、终点、分支处、穿越河流或公路处等关键位置也应安装,且要安装在易于接近和操作的地方,避免安装在积水、易受机械损伤或有其他干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