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是当前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此前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争相出台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的做法,实际也是内卷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传统模式开始得到扭转。以资本赋能构建产业生态,成为各地吸引企业落户的主要手段。但这对依赖传统模式招商的单位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在此背景下,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的做法颇为引人关注。其很早便意识到半导体产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双重属性,尝试通过国企与市场化基金联动的方式构建和培育产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国“卷招商”的背景下,正是一个可资参考的示范案例。
资本破局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从先进制程突破到产业链自主可控,各国均将其视为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资源争夺与技术博弈日趋激烈。而半导体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周期长的产业,产能建设动辄需要数十亿甚至百亿级资本投入,资本的持续赋能与高效运作,成为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支撑。
武汉东湖高新区
光谷是我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20年前便已锚定半导体赛道,依托国有资本平台,着手构建半导体产业集群,投战略、投关键、投未来。据了解,20 年来,仅光谷国资平台在芯片领域已累计投资超千亿元,参股项目420余个,培育和招引了武汉新芯、长飞先进、高德红外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资本赋能产业生态的发展模式也令光谷在业内获得“半导体投资之城”称号。目前光谷在存储芯片、化合物半导体两大核心方向,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基金集群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学研协同加速成果转化,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投资创新
总结光谷20年来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经验,“投战略”“投关键”“投未来”颇具战略意义。
半导体制造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的基础核心环节。20年前光谷便意识到国家“缺芯少魂”的困境首先在于半导体制造,并积极投身国家战略。2006年,省(湖北)市(武汉)区(东湖高新区)共同出资100亿元,投资建设了武汉新芯。这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武汉新芯现已处于冲刺IPO的关键阶段。2016年,存储器基地在光谷落户,目前一期、二期已顺利投产,三期项目即将启动,加快国家在存储芯片领域的自主可控。
九峰山实验室产出的晶圆
第三代半导体是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的核心芯片,光谷发挥战略前瞻,通过投资建设九峰山实验室打造创新极核,培育“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集群。实验室现已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科研及中试平台,在材料、器件、应用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加快解决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新设备国产率不高、新器件没有先进工艺平台等痛点,目前实验室累计带动近50家企业落户。同时,在光谷科学岛,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项目,从奠基开工到建成投产仅用时21个月,达产后可年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成为全国规模前列的碳化硅晶圆厂。以九峰山实验室、长飞先进等为核心的光谷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集群规模现已突破200亿元。
人工智能时代高性能AI芯片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也面临“存储墙”“功耗墙”等瓶颈。三维集成和硅光、CPO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全球半导体顶尖企业竞相追逐的未来产业。光谷通过投资一批重点项目,抢抓这一未来赛道的领先布局。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机构在国内率先发布1.6Tb/s硅光芯片,实现了我国硅光芯片技术向Tb/s级的首次跨越。近日还发布了全国产化12寸硅光全流程套件,标志着我国在硅光芯片领域首次实现从设计、制造、测试到封装工艺的全流程标准化。光谷也在建设国内领先的硅光工艺平台,未来计划以光电融合为核心方向进行突破。与此同时,光谷正在加快建设三维异构集成产业高地,目前已与国内多家AI芯片企业开展合作,技术业内领先,产品已率先商用。
实践样本
通过投战略、投关键、投未来,以及对产业链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北方华创、奕斯伟、中科飞测等产业链企业纷纷落地;长飞先进、飞恩微电子、云岭光电、二进制、聚芯微等本土企业迅速壮大。
目前光谷正在启动建设存储器、化合物半导体两大千亿产业创新街区的建设。存储器街区致力于补齐基础材料短板,突破关键设备与核心零部件瓶颈,构建世界级存储全产业链。化合物半导体街区将持续引进领军企业,研发高端芯片,垂直打通产业链环节,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世界灯塔”。
长飞先进半导体生产现场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等每年培养的半导体人才超3000人,为光谷半导体企业输送优质人才。一批湖北实验室、创新中心专注于半导体前沿技术的研究。CCF存储大会、九峰山论坛等行业盛会在光谷召开,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融合提供交流平台。
20年磨一剑,光谷已成长出300多家芯片相关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近80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千亿元。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南翔在一次论坛上对全国同行介绍,“遇到困惑,尤其遇到方向性的困难时,多来光谷走一走”。这是光谷持续“以资本赋能产业生态构建”所获成绩的最佳注脚。这些探索也为国内破解“招商内卷”提供了参考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