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EMI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芯片设备出货金额达到3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其中特别是亚洲地区,受先进逻辑制程、HBM相关DRAM应用的影响,销售额同比、环比都在增长。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中国大陆,其芯片设备市场销售规模高达113.6亿美元,环比增长11%,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是34.4%,继续排名全球第一。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国大陆市场规模,首次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33.33%),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SEMI表示,中国市场这一庞大的需求量,为全球的半导体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过,虽然中国芯片设备市场份额,创下了历史纪录,超过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今年一些国外的芯片设备厂商,却没有从中国市场,挣到太多的钱,反而大部分企业来来自于中国的收入下滑了。
比如ASML、比如东京电子、应用材料等,它们的营收中,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占比,反而降低了,最典型的是ASML,之前最高时中国贡献了其49%的收入,但今年已经只有25%左右了,低了近一半。
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就是目前国内的芯片厂商,很多开始使用国产半导体设备,对国外的设备进行替代,以减少进口。
数据显示,2024年时,国内芯片设备的自给率,大约在15%,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应该已经超过了25%,而预计到2025年底时,比例会达到30%。
机构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芯片设备的自给率,可能会超过50%,初步实现国产替代。只会在少部分的先进设备上暂时无法替代,绝大部分的设备,都会实现替代。
不过,机构也认为,接下来国产芯片设备厂商,也会迎来剧烈的竞争,并且很可能会呈现出鲜明的 “冰火两重天” 格局。
有些技术先进的企业,可能会凭借技术优势与平台化布局,实现业绩高增,而一些相对落后的,低端重复的产业,可能会业绩承压,并且行业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就看谁会成长为中国芯片设备之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