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秦建茹 智琦) 户外工作者能在暖“新”驿站喝到冰镇矿泉水,市民游客走进百年老宅可体验非遗针灸理疗,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跟着专业老师学习雅乐佾舞……走进姑苏区双塔街道,一个个“嵌入式服务”场景正悄然提升着居民的幸福感。
近年来,双塔街道以“嵌入式服务”为重要抓手,聚焦古建老宅、街头巷尾等区域,不断扩大服务半径,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服务。通过将服务精准嵌入居民生活场景,街道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切实提升民生福祉,为古城的保护与更新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各个社区,“嵌入式服务”亮点纷呈:锦帆路社区推出雅乐佾舞课程,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青少年搭建起才艺展示的舞台;葑溪社区举办“宋锦流芳”非遗体验活动,让居民亲手触摸千年织造技艺;长岛社区开展“暑期公益伴学营”,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钟楼社区开设乐龄学堂舞蹈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社区的凝聚力,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十全街的“小哥食堂”,正是双塔街道“嵌入式服务”的一个暖心缩影。街道整合网师巷、横街、里河等社区食堂特色,以地道姑苏味为特色,配套免费饮水、Wi-Fi等贴心服务,打造出一处兼具用餐、交流与休憩功能的共享空间。在这里,人们既可品尝苏式美食,又能暂避喧嚣,感受古城生活的闲适与惬意。
不只“小哥食堂”,街道还持续拓展便民服务驿站网络,让“嵌入式服务”覆盖更多人群。炎炎夏日,位于街道办事处楼下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点变身“清凉补给站”:室外喷淋降温、冰柜里备有矿泉水、室内设有休息座椅,为外卖员、保洁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地。到了寒冬,这里又成为“温暖驿站”,姜茶、暖手宝等物资准时上线,送上热气腾腾的关怀。
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遵循“季节同步”的服务节奏——夏日开放为纳凉点,冬天则转为暖冬驿站,供应热饮与御寒物品,全年无休守护社区居民。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主动走进小区、走进家庭,面向独居老人、残疾人和新就业群体等,精准开展政策讲解与物资发放,用实际行动传递社区温暖。
此外,双塔街道辖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街道在推进古建老宅修缮利用的同时,更让历史文脉融入日常便民服务。来到位于十梓街116号的顾廷龙故居,“诊疗+文化”的新玩法让百年老宅重获生机。国家级非遗项目程氏针灸在此落地生根,把中医理疗和养生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市民游客既能享受健康服务,又能够沉浸式感受传统中医文化的智慧。最近,这里还唱响《梁祝·十八相送》等越剧经典,让观众在百年老宅中跨越时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