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有哪家中国企业能在美国卡脖子这事上硬气回击,寒武纪算得上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了。
这家公司不像那些年年露脸的大厂,创始人也不是网红企业家,但偏偏就这样一家“低调”的科技公司,顶着压力、忍着冷板凳,在大家都以为没戏的时候,硬是把自己做成了国产AI芯片的代表。
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还不是一般人——是江西的亲兄弟:一个搞技术,一个懂管理,干脆利落、分工明确,愣是把这门高精尖的活干出了点名堂。
现在美国一断供,全世界芯片都紧俏,中国企业四处找“备胎”,结果一转头,寒武纪这边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替身”,而且还不是临时凑合的那种,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国产货,他们凭什么成功?
两兄弟,一个闷头搞芯片,一个张罗全场
兄弟俩的组合,不是那种“你投钱我跟着混”的搭配,而是货真价实的“一个人守住实验室,一个人盯着市场”。
哥哥陈云霁,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孩子的典型,开智早,干起活来一根筋,认准了就不撒手,弟弟陈天石呢,脑子也不差,但更擅长跟人打交道,属于那种讲得明白、做得妥当的管理型人才。
两人性格互补,干活不抢戏,弄起公司来配合得天衣无缝,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是为了“蹭热点”搞AI芯片,早在大家还没把AI当回事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琢磨怎么做“专门给AI用的芯片”了。
听着可能绕,其实就一个意思:别人是用芯片跑AI,他们是做芯片专门跑AI,这个方向,放在当时,是冒险;但放到今天,正好踩在了风口上。
他们给公司起名叫“寒武纪”,这名字一听就挺“理科生审美”,但意思挺浪漫——想搞一场技术的大爆发,结果没想到,几年后真就在芯片这事儿上爆了。
寒武纪刚起步那几年,可以说是被宠着长大的,那时候谁用上AI芯片谁先进,寒武纪又刚好赶上了头班车,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
但这热乎劲没持续多久,合作伙伴开始自己琢磨芯片,同行是冤家是合作伙伴,但不管怎么样,寒武纪在离开了大客户之后,显得很落寞。
那几年,寒武纪也不是没想过轻装上阵、转型搞轻资产,可芯片不是说转就能转的行业,这玩意儿烧钱、费时间,还得扛得住寂寞。
后来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但股价起起伏伏,投资人也开始打退堂鼓,说白了,那段时间,寒武纪就是靠咬牙坚持下来的。
最要命的是,美国那边突然一纸禁令,把寒武纪列进了“黑名单”,这一下,海外的供应、合作全都断了,换别人,可能直接就躺平了。
可寒武纪偏不,既然外面不让玩,那就专心搞自家的东西,兄弟俩也没喊口号、没搞大动作,默默把研发管住,把质量盯住,硬是在最难的时候没掉链子。
美国封锁的不是路,是逼出了另一条路
说起来,美国这一通操作,初衷是想把中国的科技企业“锁死”,可结果呢?反倒给了寒武纪这样的企业一个“闭门练功”的机会。
国外芯片不让卖,国内市场一下子空了出来,企业想发展AI,又不可能等着别人施舍,只能往国产找,寒武纪这时候就像是“备胎变正主”,一下子成了香的。
而且寒武纪不是那种临时抱佛脚的公司,之前虽然日子苦,但核心技术一直没丢,等到市场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已经准备好了。
很多人以为芯片难,是因为设备贵、技术复杂,但其实最难的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才会承认你,当寒武纪终于等到这一天时,它不是靠一时的运气,而是真正靠技术撑起了“国产AI芯片”的底子。
市场捧得高,寒武纪能不能稳得住?
寒武纪业绩一爆,资本市场立马跟风,股价飙得飞快,投资人排着队想进来,媒体也开始给它贴各种标签,什么“中国版英伟达”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
但说实话,这种“捧杀”寒武纪不是没见过,当年刚上市那会儿也是被抬得高高的,结果市场一冷,立马就被打回原形。
这次风又起来了,寒武纪自己倒是挺冷静的,陈天石在公开场合多次说,公司不急着讲故事,还是得先把技术做好,不炒概念,这是好事。
可问题是,市场热了,诱惑也多了,芯片这东西,本来就是个慢活,一旦被外界的节奏带乱了,再想稳下来就难了。
寒武纪现在要面对的,是外界的诱惑,还有舆论、投资人的预期,这时候要是沉不住气,哪怕芯片再好,也可能被资本的游戏玩坏。
真正的突破,不靠一时的爆发,而是扛得住冷板凳
再怎么说寒武纪现在风头正劲,真正值得注意的,还是它之前那些“没人关注的日子”。
那几年,研发投入远超收入,外界唱衰声不断,兄弟俩却没动摇,不减持、不套现,甚至还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票,这种操作,在如今的科技圈里,算是少见的“硬气”。
很多时候,中国公司不是没能力做技术,而是太容易被短期利益带偏,寒武纪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它在最难的时候没把技术这条线松掉。
现在大家都说它是“国产AI芯片的心脏”,但这颗“心脏”不是一朝一夕造出来的,是靠着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寒武纪眼下的成绩,确实让人欣慰,但能不能稳住,还得看它接下来的选择,如果它能继续坚持技术为本,不被市场的喧嚣带跑偏,不急着“蹭热度”,那它未来的潜力不可限量。
但如果一味迎合资本、讲故事、炒概念,那恐怕就会重蹈很多“昙花一现”企业的老路。
中国不缺聪明人,也不缺钱,缺的是能沉下心来,把一个技术做扎实的企业,寒武纪现在站上了台面,但能不能长久,还得靠它自己。
寒武纪算是ai芯片中国这块的领先者,但近些年来,国家也涌现出来不少ai芯片,相比较之下,寒武纪虽然名声较大,但近些年来却没有多少产出,显然他们遇到了不小的瓶颈,但一时的停滞并不影响寒武纪的发展。
当寒武纪真正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才是他出山的时候。
信息来源:
明确支持AI芯片国产化,推动智算中心建设,强化算力安全。--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公开文件。
寒武纪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披露其营收同比增长超4000%,净利润达3.5亿元,云端芯片出货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