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上演了一场堪称年度商业闹剧的闹剧。 不久前,荷兰政府突然行动,气势汹汹地闯入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总部,强行收回公章,夺走文件,表现出一副“今天一定要夺权”的强硬姿态。 当时的场面,简直让人误以为是反恐行动,搞得极其严肃,真让人感到戏剧性十足。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让人意外。荷兰人的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快速果断,结果却是徒劳无功。他们很快发现,他们费尽心思抢到手的,不过是一个早已被彻底掏空的“空壳总部”!这一发现让荷兰人大失所望。 那么,荷兰政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盘呢?为什么突然对这家我们已经100%控股的公司下手呢? 其实,荷兰的做法有些像是想效仿美国,玩一出“合法抢劫”的老把戏。 在他们的脑海中,还依然记得美国当年拆解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的剧情。他们似乎以为,只要在法律和程序上拿到总部控制权,就能把这家在车用半导体领域举足轻重的公司彻底吞掉。 这样不仅能向华盛顿交上一份“对抗中国”的答卷,还能将我们战略性核心资产占为己有,岂不一举两得? 这个算盘确实打得响亮,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时代已经变了,规则也必须跟着变。 他们没料到的是,我们早就识破了这套过时的把戏。 安世半导体的“脑袋”和“心脏”——核心研发团队、占据大部分份额的封装测试产能,还有掌控全球近半销售额的庞大市场,早就深深扎根在中国。





这下,荷兰总部彻底懵了。他们从曾经高高在上的“指挥官”,一下子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失联人员”,甚至无法给全球客户一个交代。 气急败坏之下,他们竟然采取了最荒谬、最暴露其无计可施的举动:到处散播谣言,公然宣称,由于无法控制中国的生产流程,安世半导体的产品质量“已经不可靠”! 这种做法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为了攻击我们,竟然不惜损害自己声誉,自曝其短,简直是在砸自己的招牌。 这种“自伤式”攻击不仅对我们毫无影响,反而使荷兰方面成了国际商业圈的笑柄。 甚至连那些等着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德国车企,估计也都傻眼了:为了政治目的,居然有人不惜砸掉自己公司的饭碗? 这一事件向所有还在抱有旧观念的西方势力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过去那种依靠一纸公文、一两条法律,试图在中国家门口进行巧取豪夺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 至于欧盟后续跟风,借制裁俄罗斯之名,象征性地把一些中国公司列入制裁名单,我看不过是为了给荷兰这个“丢人现眼”的小兄弟找回点面子的表演罢了。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因此与我们硬碰硬,最先崩盘的会是他们自己。 大国博弈,最终考验的还是硬实力。如今,主导权牢牢在我们手中。接下来,我们就静静地看着,看看他们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