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中国对美国煤炭、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这三大主要能源的进口近乎归零,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国际关注。
中国海关数据明确显示,作为全球原油最大买家,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量为零,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去年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的价值将近8亿美元。再看天然气,上个月美国天然气对华出口量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为零。煤炭方面,6月美国煤炭对华出口连续第二个月缩减到仅有几百美元,而去年6月,中方购买美国煤炭的价值超过9000万美元。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三大能源进口已基本清零。
石油运输(资料图)
回看历史,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这三类能源商品,总额高达740亿,占到当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的6.37%。如今能源进口清零,对美国而言,冲击不可谓不大。美国一直对中美贸易逆差十分在意,能源产品又是低成本高利润的重要出口项目。如今中国不再购买美国能源产品,仅这半年,贸易差距至少达到300亿,这怎能不让美国着急。
这一局面的形成,与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紧密相关。今年2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从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这是中方针对贸易战的反制措施之一。随着贸易战的持续,购买美国能源产品的经济可行性不断降低,从美国到中国的能源流动逐渐减少,最终在6月达到了近乎归零的程度。
从能源供应角度看,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不能将能源供应的安全寄托于单一国家。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美国在能源出口问题上也表现出诸多不确定性,这使得中国更加坚定地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目前,中方大部分原油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美国勉强进入前十。俄罗斯也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来源。中国通过与不同国家建立能源合作关系,减少了对美国能源的依赖,从而有底气在贸易摩擦中对美国能源说“不”。
白宫(资料图)
从美国能源行业自身情况看,其也面临着不少困境。美国页岩油开采商本就面临油价下跌压力,中国买家的缺席,导致美国海外原油销售量暴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再如天然气,美国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卖家之一,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LNG份额相对较低,去年仅有6%,低于2021年11%的峰值。而且,今年4月18日的航运数据显示,中国停止进口LNG的时间不断增加,截至当时已持续超过70天,不断刷新五年以来的间隔纪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气专家索菲·科尔博曾表示,中国进口商可能不会再签订新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合同。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能源战略也在发挥作用。中国正致力于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 - 2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此外,从煤炭到可再生能源,再到从俄罗斯陆路输送的天然气等更为廉价的替代能源,正在削弱中国对海运天然气的需求。中国通过发展新能源,如风能、电能、水能、光能等,逐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少了对美国能源进口的需求。
如今,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节点。一方面,中美即将在瑞典举行第三次经贸会谈,双方谈判代表已在前往的路上。另一方面,特朗普表示期待访华,他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时还提及此事。然而,中国对美国能源进口清零这一情况,无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以往的贸易谈判中,能源贸易占据重要地位。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中美达成过贸易协议,中国曾承诺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其中就包括能源产品,目的是缩减美国贸易逆差,让贸易战降温。但此次形势已大不相同。
特朗普(资料图)
这次,中国不再单方面妥协,而是凭借自身提前布局的能源多元化战略、国内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对新能源的大力推动,在贸易谈判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中国不再害怕美国的关税制裁,因为中国有更多底牌。比如,中国拥有“稀土牌”,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军工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中国对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中美经贸会谈以及特朗普可能的访华中,能源问题必然成为焦点。美国或许会试图说服中国恢复能源进口,但中国基于自身能源安全、贸易平衡以及对美贸易政策的考量,不太可能轻易让步。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着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美如何在能源贸易等问题上达成新的平衡,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