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寒武纪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347.82%。更令人瞩目的是,公司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5.3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3亿元。
寒武纪此次业绩飙升并非偶然。公司解释称,营收暴增主要系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毛利率保持在55.93%的较高水平,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质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的-6.31亿元转为正流入9.11亿元,表明销售回款情况良好,业务运营进入健康正向循环。
业绩暴增主要源于寒武纪产品在多个核心行业的规模化部署。公司依托强大的AI芯片产品力与系统软件平台,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通过了客户严苛环境的验证。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持续优化了软硬件平台可靠性及易用性,在大规模商业场景部署下保持稳定性。
寒武纪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创新的高强度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4.56亿元,同比增长2.01%。由于营业收入增幅远超研发投入增幅,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690.92%大幅降至15.85%,显示出经营杠杆效应开始显现。
寒武纪的业绩爆发恰逢国产AI芯片替代进程加速的关键时点。2025年以来,媒体报道英伟达暂停H20芯片生产、DeepSeekV3.1大模型适配寒武纪FP8芯片等事件,直接刺激了市场对国产算力芯片的需求预期。
8月21日,DeepSeek发布V3.1版本时提到使用了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并表示这是针对即将推出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2。这一技术突破使同等面积芯片可承载2-3倍于FP16的算力,同时功耗降低50%,实现了从算法架构到硬件适配的全栈国产化协同。
寒武纪的业绩增长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成功,更是整个国产AI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缩影。公司近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定增申请,拟募资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及软件平台项目。这一计划将增强公司在大模型算力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国产算力产业链正迎来“技术突破-生态构建-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点。从芯片设计到材料设备,再到场景应用,整个产业链都在寒武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走向良性发展。
资本市场对寒武纪的发展前景给予高度认可。高盛大幅上调寒武纪目标价50%至1835元,并表示在最乐观情境下可达3,934元。8月以来,寒武纪股价累计大涨超80%,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截止今日发稿,寒武纪总市值已达5,710亿元,稳居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企业龙头地位。
随着大模型、多模态AI应用的快速发展,寒武纪凭借其完整的云边端产品线与开放的软件生态,已从“投入期”步入“收获期”。其业绩爆发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逆袭,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