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检察日报》8月27日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已于7月28日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14名被告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高达3.17亿元。
案情显示,涉案人张某曾任海思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离职后创立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他诱导其团队和前海思员工,以高薪、股权等方式招人跳槽,离职前后通过截屏、抄录、微信传输等方式非法获取海思核心Wi‑Fi芯片技术。该技术涉及40项核心要点,与华为商业秘密内容实质性同一,超过90%重合率。
法院依照“侵犯商业秘密罪”对14名被告进行量刑判决。其中,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被判处5年至3年不等,并处以120万至150万不等罚金;其余9人则获得缓刑,罚金从20万至100万不等。
公安机关于2023年底成功侦破该案件,抓获14名涉案人员,查扣存储侵权数据的服务器7台。法院还裁定冻结尊湃及其关联公司银行账户共计9,500万元,并责令销毁所有侵权技术资料。
被誉为“最恶劣技术窃取案”之一,该案在产业界和司法界均具有里程碑意义:确立了“40项技术点90%同一性”的实质性侵权鉴定标准,同时对创业团队技术来源合规性、投资者尽调等提出警示。(转载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