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产业链中,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被誉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仿真、测试、模拟的核心工具,任何一家芯片企业都不离不开。
按照机构的数据,2024年全球EDA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虽然只占全球芯片芯片产业规模的2%~5%,却至关重要。
不过,EDA虽然重要,却一直被国个企业垄断着。
数据显示,2024年Synopsys(32%)、Cadence(29%)、西门子EDA(13%)三大巨头合计掌控全球74%,而在中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这三大巨头的份额为68%左右。
要知道在2020年的时候,这三大巨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高达85%左右。
意味着4年过去的了,中国EDA的国产化率,从曾经的不足15%,已经提升至30%左右了,而这也是国产EDA历年以来,最得的最高市场份额,预计全年的国产化率会超过30%。
从三大巨头的营收来看,不管是Synopsys,还是Cadence,或者西门子EDA,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也是逐年下滑,而国外厂商失去的份额,正转化为国产EDA厂商的确定性增长空间。
并且不仅是在中国市场,在韩国市场,像三星、SK海力士这两大巨头,也使用中国的EDA工具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禁令,促使国内芯片厂商们,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大家都不敢太过于依赖国外的EDA了,大家尽可能的进行国产替代。
与此同时,国产EDA这几年发展迅速,国产厂商们不仅在流程上覆盖的越来越全,同时在工艺上支持的也是越来越先进,可以满足芯片企业们大部分的需求了。
所以,国产厂商们纷纷在可能的情况下,换用国产EDA,连三星、SK海力士都用上中国EDA,可见大家对美国的EDA,有多忌惮。
不过说实话,虽然国产EDA的市场份额在提升,但是与国外的这三巨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三巨头形成的“EDA+IP+晶圆厂认证”闭环生态难以突破,国产EDA厂商,不仅在产品本身上需要努力,还需要在整个生态链中突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