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 (DA) 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直接由大脑分泌,与细胞响应、情绪调节等密切相关。然而,多巴胺含量异常 (过低或过高) 常与帕金森氏症、心血管疾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关联。因此,开发能够快速、精确检测多巴胺含量的传感技术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基于酶的电化学传感器不同,无酶传感器不仅降低了使用难度,而且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寿命。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尤其是具有p-n异质结的复合材料,展示了出色的电化学性能。本篇由意大利墨西拿大学Giovanni Neri团队撰写并发表于 Chemosensors 期刊的文章,聚焦于基于Co₃O₄-Fe₂O₃异质结的电化学传感器,详细研究其性能优化,通过多种表征和测试方法,揭示了该传感器在DA检测中的优异性能及潜在传感机制,为开发实用的多巴胺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实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合成了多种不同比例的Co₃O₄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表征。实验中,采用了溶胶-凝胶法及自燃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BET比表面积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 等技术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及表面积等参数。电化学测试主要通过循环伏安法 (CV) 进行,以确定传感器的最优反应电流、灵敏度及检出限 (图1)。
图1. 采用Co₃O₄-Fe₂O₃纳米复合材料进行SPCE改性工艺及CV响应对DA测定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
XRD分析显示,合成的Co₃O₄和Fe₂O₃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立方相和四方相结构,分别属于Fd3m和P空间群。SEM图像显示所有样品均由不规则形状的纳米粒子组成,而EDX光谱证实了所有复合材料样品中均存在Co、Fe和O元素 (图2)。通过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评估的BET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表明,随着Fe₂O₃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孔隙体积和孔径也发生变化,反映了两种氧化物之间的高度相互作用。
图2. Co₃O₄ : Fe₂O₃ (0.5 wt% : 0.2 wt%) 纳米复合材料的XRD谱图,插图显示了纯Co₃O₄和Fe₂O₃ : Fe₂O₃ (0.5 wt% : 0.4 wt%) 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和EDX。
FT-IR和拉曼光谱进一步证实了Co₃O₄-Fe₂O₃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 (图3)。电化学测试表明,修饰后的SPCEs对多巴胺的响应显著提高,尤其是Co₃O₄ : Fe₂O₃ (0.5 wt% : 0.4 wt%) / SPCE,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0 µM,灵敏度为0.604 µA µM−1cm−2,检测限为0.24 µM。
图3. 制备的Co₃O₄ : Fe₂O₃纳米复合材料的ATR-FTIR图。
基于结构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认为Co₃O₄-Fe₂O₃异质结的形成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金属氧化物界面处的电活性位点数量以及p-n异质结,从而显著增强了对多巴胺的电化学响应。具体而言,Fe₂O₃引入导致的钴尖晶石畸变是增强多巴胺检测电化学特性的关键因素,这引起了复合材料结构参数的变化,如表面积增加,进而增加了活性位点数量。此外,p-n结在传感机制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形成改善了电学性能,降低了阻抗,提高了电子的可用性,从而促进了多巴胺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过程,实现了对多巴胺的灵敏检测。
本研究表明,Co₃O₄ : Fe₂O₃异质结构的形成为多巴胺的电化学检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这种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增加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多巴胺的吸附量,还可能通过p-n异质结的形成改善了电子传输特性。这些特性共同作用,使Co₃O₄ : Fe₂O₃异质结修饰的SPCEs在多巴胺检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这项研究成功地将Co₃O₄-Fe₂O₃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实现了对多巴胺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合成技术和全面的表征手段,深入探讨了Co₃O₄ : Fe₂O₃异质结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揭示了其在多巴胺检测中的潜在机制,为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这些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在临床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Khan, M.; Abid, K.; Ferlazzo, A.; Bressi, V.; Espro, C.; Hussain, M.; Foti, A.; Gucciardi, P.G.; Neri, G. A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Non-Enzymatic Dopamine Sensor Based on Nanostructured Co₃O₄-Fe₂O₃ Heterojunctions. Chemosensors 2023, 11, 379. https://doi.org/10.3390/chemosensors11070379
期刊范围涵盖化学传感理论;机理和检测原理;开发、制造技术;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环境监测、医药、制药、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