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中国证券业协会10日晚发布今年第三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电建新能、越亚半导体2家公司被抽中现场检查。
据了解,电建新能拟冲击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中国境内风力及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和管理,主要产品是电力,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90亿元。
从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情况来看,截至3月,电建新能源主营业务收入中,风电占比70.37%,太阳能发电占比28.38%,其他为1.25%。太阳能发电业务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从2022年的15.47%上升到2025年一季度的28.38%,上升趋势明显。
然而,公司太阳能发电业务的增长也伴随着毛利率的显著下滑。根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第一季度,电建新能的太阳能发电业务毛利率为30%,相比2024年底的51.03%下降了近21个百分点。电建新能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光照不足影响,导致单位发电成本上升。
越亚半导体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先进封装关键材料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2.24亿元。
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越亚半导体实现营收分别为16.67亿元、17.05亿元、17.96亿元、8.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1.88亿元、2.15亿元、9147.31万元。总体来看,公司营收整体维持增长,而净利润却大幅波动。
值得一天的是,越亚半导体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最近几年下降,2022年-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97%、26.65%、25.49%和24.42%。公司称,主要受产品价格年降、原材料贵金属涨价及新产线折旧增加所致。
现场督导作为IPO审核的一大利器,监管层一直持重视态度。针对一查就撤,今年4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5年修订)》。其中提到,要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充分发挥现场督导把关作用,持续健全书面审核和现场督导相结合的审核把关机制,把防范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摆在发行审核更加突出的位置;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明确现场核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证监会此前也表示,现场检查要切实发挥书面审核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充分核验财务真实性,有重大疑点的探索稽查提前介入、依法立案查处。对现场检查中的撤回企业“一查到底”,切实落实“申报即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