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吧!默茨这回不敢嚣张了,对中国的预言全都应验到了自己身上,中国不给一点反应的时间,直接重拳出击,德国车企传来一片哀嚎。德国外长按耐不住,连夜对华求助,没想到专机还没起飞就对中国提出两大要求,中方不给机会,一口回绝。

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欧洲车企遍地哀嚎,受伤最严重的莫过于德国车企。近日,中国加强了对芯片的出口管制措施,要求安世中国的部分产品禁止出口,德国汽车制造商将面临生产困境。芯片成为了现在产品制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几乎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汽车的生产制造中,用到芯片的地方非常多。若是缺少了芯片,汽车的动力系统将会失控,导航不起作用,各种音乐也无法播放,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障。
德国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国家之一,大部分知名的品牌汽车制造商都离不开中国芯片的供应。正是因为和中国芯片供应链之间的紧密联系,才暴露了德国车企的重大风险。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中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还手握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命脉”。和中国相比,德国等欧洲国家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中国人口多,人力成本低,并且还拥有大部分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能够实现量产,因此在生产半导体方面占据优势。对于德国车企来说,选择采购中国的芯片更加划算,且能够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长此以往,难免产生依赖性。
此外,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美国将中国视为“眼中钉”,不断进行打压,中国为了反击,不得不动用底牌。近日,中国从两方面入手,接连对稀土资源和高端芯片实施了限制出口的措施,让西方国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在稀土方面出手,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但是针对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让欧洲国家根本毫无准备。

对于德国车企而言,这显然是“致命伤”,因为它们同时离不开这两种关键材料。有资料显示,光是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就得消耗掉几公斤的稀土永磁体,这些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由中国供应的。德国部分车企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准备逐步减少燃油车的生产,加大在电动汽车产业的投入,提高自己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若是此时芯片“断供”,德国车企不仅汽车生产遭遇阻碍,还有可能直接被中国车企甩在身后一大截。在中国对芯片和稀土资源的双重管制下,德国车企可能连原本的地位都保不住了。
一旦中国再次出手,缩紧对关键材料出口的范围,德国车企的大部分工厂可能就得停工,短期内将面临经济损失、企业裁员等各种压力。目前,各家车企巨头都在抓紧时间寻找能够代替中国的芯片供应商,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虽然欧洲希望能够独立自主发展,拼尽全力都在斩断和中国之间的关联,但现实情况是,中欧之间的联系早已渗透到了多个层面,要想在半导体行业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以德国汽车业目前的实力而言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中国能够做到在芯片领域限制住欧洲国家,并不是突然发力,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在中美贸易战初期,美国就盯上了中国,不仅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并且配合欧洲各国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围堵”,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美国和欧盟前后出台了许多措施,企图阻碍中国获得制造高端芯片设备和技术的一切来源,以防中国在这一方面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这些限制措施迫使中国不得不从内寻求突破,在进行自主研发高端芯片产业的同时,也不忘利用稀土资源对美欧进行反击。两张牌同时出手,才对美欧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自从默茨当上德国总理之后,中德之间的关系趋于冷淡,他甚至直接力挺欧盟对中国出手。这一次情况显然比较严峻,德国外长提出了两个条件,他希望中国恢复对稀土资源的出口,并且意外提到了台湾问题,要求中方不要动用武力解决。对于德国外长的嚣张言论,中方回了一句话“希望德方理性看待中国”。
现在是德国有求于人,态度还如此强硬,希望默茨和其他德国官员都能够摘掉“有色眼镜”,理性解决问题。德国外长主动对华求助,说明情况已经到了危急的地步,中国既然愿意给机会,中德更应该相向而行,实现共赢才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