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曲哲涵)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打通电子凭证全流程处理“最后一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各类会计凭证从纸质载体向数字载体转变。但由于电子凭证种类众多,数据标准不统一,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归档难等问题亟盼解决。
2022年—2024年,9部门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工作,选取了使用频次高、报销数量大、社会关注广的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银行电子回单等电子凭证,436家接收端试点单位(包括近6万家会计主体)、51个相关平台、12家服务保障单位等参与,累计全流程无纸化处理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超2亿张。试点达到预期目标,标准具备推广条件。
此次推广工作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要求已参与试点工作的开具端单位,进一步提升相关电子凭证开具(分发)能力;已参与试点并完成电子凭证全流程处理的接收端单位,巩固试点成果、实现深度应用;已参与试点但未完成所有会计主体电子凭证全流程处理的接收端单位,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单位整体全面应用;未参与试点的单位,在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可充分借鉴试点先行经验,稳步推进应用。
通知还对健全完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体系、畅通电子凭证开具交付渠道、分类推进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处理、发挥平台推广扩面支撑作用等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记者手记
让经济活动更高效
出差归来,只需用手机将数电发票发给单位财务人员,就能报销住宿费、交通费,省时、省心又省纸;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用电子回单来确认货款支付,交货流程大大加快……电子凭证让经济活动更加高效,而统一相关数据标准,则进一步解决接收、报销、入账、归档等环节“对接”难题,助力提升全社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
通过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可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应用,将业务和财务人员从低效、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数字化转型;可有效降低各领域报销纸张打印需求、交易保管成本及碳排放量,有效节约社会整体资源;可获得来源可靠、信息真实、可交叉验证的数据基础,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造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