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武汉)研发的“紫东太初”大模型成功入选2024年福布斯全球人工智能Top50榜单,其负责人王金桥院长同时入选“全球人工智能特别人物”。5月15日,第二十届武汉光博会“光谷Technical Walk”企业开放日走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该院院长助理、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称,我国在多模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实力已跻身国际前列。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紫东太初3.0实现认知跃迁。据团队介绍,紫东太初自2021年发布以来已完成三次重大迭代。当前3.0版本已从早期的单模态文本处理升级为多模态智能体,具备跨领域复杂问题解析能力。“就像从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它不仅能理解图像、文本、语音等多元信息,还能完成跨学科知识推理。”刘昊比喻道。
该模型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感知-认知-决策”闭环。在数学公式推导、物理实验仿真、生物序列预测等科研场景中,其推理准确率较国际同类模型有一定的提升。例如,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任务中,紫东太初可将传统计算耗时从数周缩短至小时级。
目前,紫东太初的应用方向主要是具身智能与科学计算。团队正聚焦具身智能平台与科学计算平台两大技术落地场景。
在具身智能平台方面,该技术为机器人植入“大脑”,通过大模型提升环境感知与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实验显示,搭载紫东太初的人形机器人对模糊指令的理解准确率明显提升。
在科学计算平台方面,团队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共建“紫东太初客”系统,已应用于新材料分子模拟、光学器件设计等领域。
作为首次参加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博览会的机构,刘昊介绍,团队非常看重大模型与产业结合的潜力。“我们期待通过光博会链接上下游企业,既吸收光电领域专业知识训练模型,也反哺产业智能化升级。”据悉,紫东太初已与多家光通信企业开展联合实验,在光纤缺陷检测环节实现高精度的识别精度。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