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埋地金属结构(如管道、储罐)的阴极保护电位测量中,土壤IR降(欧姆电压降) 是导致测量值失真的主要干扰因素,直接影响保护效果评估与腐蚀风险判断。
当保护电流(I)流经具有一定电阻率(ρ)的土壤到达结构表面时,会在电流路径上产生电压降:V_IR = I × R_soil(R_soil为土壤电阻)。该压降叠加在真实结构/电解质界面电位(E_corr)上,导致测量值(E_measured)正向偏移:
E_measured = E_corr + I × R_soil
测量点距阳极地床越近、土壤电阻率越高、保护电流越大,IR降干扰越显著,严重时可造成“过度保护”假象,掩盖真实腐蚀风险。
1. 通电电位/断电电位法
①瞬间断电法:需切断所有电流源(包括杂散电流),存在安全风险;无法用于无法断电或存在强杂散电流区域。
②同步中断法:需专用中断器和同步设备,成本较高。
2. 探头法
某天然气长输管道恒电位仪输出-1.25V(CSE),常规地表测量电位为-1.30V(CSE),疑似保护不足。采用近参比探头法在关键阀室处实测断电电位仅-0.95V(CSE),证实存在严重IR降干扰(约350mV)。调整保护参数后,探头断电电位达标(-1.05V),避免了该管段因欠保护导致的腐蚀穿孔风险,节省维修费用。
精准剥离IR降“面纱”,方能透视埋地钢铁的真实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