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功能
阴极保护测试桩是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感官神经”,通过测量管道表面电位、电流等参数,实时反映保护状态,主要功能包括:
电位检测
监测管道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如铜/硫酸铜参比电极),确保电位处于国际标准范围(-0.85V至-1.2V CSE)。若电位低于-0.85V,表明保护不足;若高于-1.2V,可能引发氢脆风险。
示例:在沿海高氯离子环境中,需将电位严格控制在-0.95V以下,以抵消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的腐蚀作用。
电流检测
通过电流互感器测量阴极保护电流输出,评估系统运行效率。电流过小可能导致保护不足,电流过大则可能浪费能源或损伤管道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
检查管道与土壤、其他金属结构的绝缘状态,防止电流泄漏。例如,管道与固定墩、跨越塔架的连接处需确保绝缘性能正常。
涂层缺陷定位
结合直流电位梯度(DCVG)法或皮尔逊(Pearson)检测法,定位管道涂层破损点。DCVG法通过测量破损点周围的电位梯度,精度可达毫米级。
故障预警与数据分析
长期监测电位、电流变化趋势,提前发现保护系统故障或环境变化(如土壤电阻率突变)对保护效果的影响。
二、技术原理
阴极保护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牺牲阳极法
将电位更负的金属(如镁、锌合金)与管道连接,电子从阳极流向管道,使管道表面富集电子,电位降低,从而抑制腐蚀。适用于短距离、小口径管道(如城市燃气管网)。
挑战:阳极寿命受土壤电阻率影响,高电阻率环境中寿命可能不足3年。
外加电流法
通过整流器向管道施加直流电流,电源正极连接辅助阳极(如高硅铸铁、石墨),负极连接管道。电流从辅助阳极流入土壤,再流向管道,使管道表面极化至保护电位。适用于长距离、大口径管道(如原油输送管道)。
优势:输出电流连续可调,适应复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