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凌霖
新时代育人模式改革的浪潮中,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路径。面对当前教育资源整合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现实困境,多维度嵌入美育理念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情感共鸣与审美感染力,推动“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课程体系构建维度
美育元素融入思政课程。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美育素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吸引力。如思政课教师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专题内容时,可在课堂播放爱国主题纪录片,让学生从视觉和情感层面感受家国情怀的力量,进而帮助其更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思政元素融入美育课程。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督促美育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如在“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中,美育教师可以选取极具思政教育价值的作品作为素材,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具备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蕴藏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的隐形引导作用。开发特色融合课程。高校可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属性,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选修课程,供感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拓展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广度,为培养兼具美育素养、专业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活动开展维度
运用艺术作品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艺术作品是一种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媒介,思政课教师可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前往美术馆、音乐厅、歌舞剧团等地开展研学之旅,为学生提供沉浸式观看融合美育元素、思政元素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演出的机会,让其多角度、多层次感受美的力量和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是连接美育与思政教育的重要纽带。为提升全校师生的美育素养和思政素养,高校可定期举办高雅艺术、民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观看专业演出,让全校师生及各岗位工作人员在艺术欣赏中感悟美的力量、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发挥思政教育的隐性价值。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活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为美育嵌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可借助在线课程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创新美育嵌入思政教育的形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生动、极具沉浸式体验的课堂氛围;通过新媒体平台在课堂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环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维度
营造美育氛围。高校可在校园建设中融入书法碑刻、园林造景等传统文化元素,在有效提升校园环境美学价值的同时,向全校师生传递浓厚的文化底蕴;联合设计师在校园内设置艺术展览区、文化主题广场、思政教育长廊等公共空间,为学生营造富有美育氛围的校园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学和道德的双重熏陶。举办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校园活动。定期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举办以“四史”教育为主题的红色记忆文艺晚会,积极鼓励艺术专业学生报名参与,通过歌舞、戏剧等再现经典历史事件,深化其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举办主题征文比赛、绘画展览等活动,鼓励非艺术专业学生在艺术表达中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是将美育嵌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新旧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传播美育嵌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及相关成果,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于在推动美育嵌入思政教育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师生及各岗位工作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将其作为先进事迹典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播,以满足获奖个体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美育嵌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中来。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