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前不久,在华盛顿乔治城一家新开业的私人俱乐部里,原本应该是觥筹交错、笑语盈盈的社交场合,却因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情绪失控,演变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暴力威胁事件。当晚的宴会规格极高,特朗普政府的多个核心成员齐聚一堂,财政部长、交通部长、商务部长、内政部长、农业部长、国家情报总监等政要悉数到场,还有不少特朗普圈子里的金主和亲信。按理说,大家此时应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合作,但这一切,瞬间被贝森特与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普尔特之间的公开冲突打破。
贝森特,长期以来以冷静稳重的形象示人,他不仅是特朗普内阁的重要人物,也是财政政策的核心人物之一。普尔特,作为特朗普亲信的住房金融局局长,其权力也不可小觑。然而,在那场看似轻松的社交晚宴上,这两位官员的冲突却暴露了特朗普团队内部深藏的巨大裂痕。
首先,贝森特的失控绝非一时冲动。通过现场目击者的描述,这一切的导火索是普尔特在特朗普面前多次说贝森特坏话的传闻。作为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特朗普心中的位置相当重要,他的言辞、形象、决策能力都能直接影响到总统对他的评价和未来的政治走向。而普尔特的背后捅刀,无疑让贝森特感到自己的地位遭遇威胁,甚至影响到他未来的权力份额。
“你为什么要跟总统说我坏话?”贝森特在众目睽睽之下,情绪失控地朝普尔特大吼,场面一度陷入寂静,气氛急转直下。贝森特显然对普尔特的背后捅刀怒不可遏,甚至扬言要“揍烂你的脸!”这句话顿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普尔特站在原地,面色煞白,不知所措,显然没料到贝森特会如此激烈回应。
但这场冲突,背后并非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美国政府内部的深层次权力斗争。要理解这场风波,必须从特朗普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谈起——“两房私有化”。
所谓“两房”,指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曾因次贷危机而被美国政府接管的金融机构,至今仍由政府控制。随着特朗普的回归白宫,他决定推动“两房”私有化改革,并将改革的主导权交给了三位核心成员:财政部长贝森特、联邦住房金融局局长普尔特以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理论上,他们应该是一个团队,协同推进这一改革,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和谐。
贝森特,身为财政部长,显然认为自己才是主导这一改革的核心力量。毕竟,从经济角度来看,“两房”私有化涉及到的资金规模和经济影响,直接关乎到财政政策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他希望通过这项改革增强财政部的影响力,将更多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相反,普尔特则认为,作为住房金融局的局长,自己才是最适合主导此事的人,毕竟住房金融局直接管理着这两家巨头的运营和改革进程。两人之间的权力争斗,早在这场晚宴之前便已经埋下了伏笔。
更复杂的是,普尔特与卢特尼克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卢特尼克与贝森特之间的竞争关系由来已久。普尔特与卢特尼克的联盟,进一步加剧了贝森特在这项改革中的孤立处境。三方之间的互相猜忌,最终在这场私人晚宴上爆发了出来。
这场晚宴上的暴力威胁,不仅仅是贝森特与普尔特之间的个人冲突,它更是特朗普政府内部权力斗争的缩影。特朗普的团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由个性鲜明、强硬人物组成的班底,大家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合作。贝森特的爆发,是多年积压的矛盾和内耗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这并不是贝森特第一次爆发情绪。今年4月,贝森特与科技巨头马斯克曾就美国国税局领导人选问题展开激烈争吵,双方几乎剑拔弩张。马斯克曾指责贝森特是“索罗斯的代理人”,而贝森特则回击称马斯克的承诺过高且没有兑现。
两人闹得不可开交,连白宫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出面劝解。这场与马斯克的争执,不仅没有影响贝森特在特朗普心中的地位,反而让他在内阁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影响力。然而,这也让贝森特与马斯克、普尔特等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特朗普的管理风格,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竞争式”的管理模式。他喜欢通过内部竞争和激烈的博弈,来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可问题在于,团队成员间的互相较劲,并没有激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效率,反而让重要的政策改革进程停滞不前。尤其在这种高风险的经济改革议题上,政府内部的分裂和冲突,无疑会对政策执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