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AND闪存市场开启“涨价模式”,闪迪、美光、三星及西部数据先后宣布涨价。存储模组大厂威刚于日前宣布,自29日起停止DDR4报价,DDR5与NAND闪存将优先供应主要客户;NAND闪存控制芯片大厂群联近日已恢复部分报价,涨幅约10%。
据台湾工商时报消息,DRAM及NAND闪存市场均出现缺货现象,且缺货情况较此前预测更为严峻,预计今年四季度及2026年行业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需求急速增加,单晶硅棒作为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在全球市场上需求旺盛。
AI发展迅速下游需求增加,半导体级硅片产能利用率提升
东海证券近日发布半导体行业8月份月报指出,8月半导体整体价格涨幅扩大,需求持续回暖,9月份需求或将进一步复苏。全球半导体6月份销售额同比为19.58%,2025年1~6月累计同比为19.21%,体现出需求端的整体复苏,以存储价格为例,8月存储模组价格整体涨跌幅区间为-1.69%~10.22%;存储芯片DRAM和NAND FLASH的价格涨跌幅区间为-5.14%~14.70%,DRAM价格整体高位震荡。
从全球龙头企业看,2025Q2整体库存依然维持近几年高位,周转天数略微减少。供给端看,日本半导体设备7月出货额同比增长18.6%,1~7月累计出货额同比增长19.76%,或表示1~2年产能扩展较为积极。2025Q2晶圆价格同环比有所上涨,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但整体相对充裕。
摩根大通调研报告指出,受益于国内及海外AI相关需求的拉动,供应链反馈2025年四季度半导体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上升,为板块业绩提供支撑。
众合科技半导体材料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海纳股份开展,主要产品包括3-8英寸半导体级抛光片、研磨片和单晶晶锭,并提供晶圆再生服务。目前已经与海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全球主要头部功率半导体公司东芝、富士电机、三菱电机、瑞萨电子、罗姆半导体等,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等地。
海纳股份持续推动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市场拓展和良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4.05%,进一步巩固主营产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单晶基地产能爬坡产值逐渐释放。山西基地的半导体单晶生产基地项目产能规模逐步扩大,为即将启动投产的高端功率器件用半导体级抛光片生产线项目提供高均匀性、低缺陷的单晶品质保障,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为未来发展蓄力储能。位于金华浦江的中大尺寸高端功率器件用半导体级抛光片基地预计也将于今年投产,规划产能432万片/年。
山西单晶硅生产基地跑出“众合速度”
山西单晶硅生产基地是众合科技半导体生产制造的重要一环,该生产基地共配备115台国际领先的单晶炉,涵盖德国、日本及美国不同炉型,设备配置覆盖硅单晶生长全流程需求。该生产基地以“定制化研发+高品质供应”为核心优势,针对客户需求提供掺杂浓度梯度设计、晶向偏差精密调控等个性化服务,深度参与下游客户的技术攻关,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客户合作体系。
产能方面,山西基地基于满产750吨/年的设计目标,随着设备调试率的提升,可稳定供应公司金华抛光基地与日本松崎所需的单晶硅棒,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的研磨片和抛光片,以及节能灯电子整流器芯片、功率开关管等领域,为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可靠的硅材料支撑。
截至目前,客户版图已覆盖国内多家集成电路及分立器件制造企业,产品认可度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国内主要半导体单晶硅材料供应商”的行业地位,也为山西省半导体产业“强芯补链”贡献了力量。
在行业景气度回升与产能释放共振下,半导体业务有望持续迸发增长动能,为众合科技的价值重估提供关键力量。